近年报章媒体或社群网络都有不少租房族无故被房东克扣押金的案例。近日更有新闻报道一名房东恶意扣押超过15人以上的押金。笔者周围租房的友人几乎都遇到不愉快经验,包括押金被恶意没收的情况。如果因为租客自己导致物品损坏、签约租期未住满或不租却没有提前告知,押金被房东扣除自然合理。但深入了解这些克扣的理由,很多都不成立,特别是针对屋内物品正常耗损与清洁程度方面。尤其后者,没有客观标准,即便租客退租还找钟点清洁工打扫过,遇到恶房东一样发生押金纠纷。
多数租客的处理方式是自认倒霉。特别是学生族,还有众多外籍工作者,在本地必须租房,遇到问题时,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深怕房东对自己不利所以吞下委屈;打工的人平常以工作为主,遇到租房纠纷,难免因担心司法程序影响工作,于是选择认赔了事。
这些消极处理方式,就是造成租房纠纷越来越多的原因。恶房东也掌握到这些弱点,摆明吃定租客。房东恶意妄为案例一直都有,只是因为网络与社交媒体发达,近年才陆续有受害者出来揭露。
关于租房一类的民事纠纷,政府其实有小额索偿法庭的机制。这类普遍金额不大的租房押金纠纷,理论上可走这个简易机制解决,但观察一再发生的租房纠纷,显然这机制对恶房东没有效果。或说绝大多数人对跑法院这件事还是非常忌讳,因为有流程麻烦且旷日废时的刻板印象。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制订相关管理条例,防止恶房东的乱象一再上演。
租房主要纠纷来自押金返还,笔者建议可强制要求第三方托管押金,对主要的组屋房源,就由建屋发展局托管押金。目前本来就有出租组屋需要通知建屋局的规定,何不尝试在现有流程中将押金的收取列入规范?当房客退租后,押金由建屋局直接退回租客。房东如要扣押,必须完整叙明理由并举证。如房东一直有不合理克扣押金的情形,未来要租房就应该受到限制。也可提供开放查询系统,让租客了解房东过去的记录。
站在治安观点,用法律规范租房,根据情况调整规定,绝对有必要。如果租客与房东常发生纠纷,意味着可能发生重大冲突。对少数害群之马的恶房东,应该加以约束,阻止不良风气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