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它和社会的富足、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儒家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围绕在教育的成败上。
教育体制的拟定配合国家政策,也须时时作更改和修订。最近,我国教育部宣布从明年开始取消年中考试,这是为了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避免过度重视分数。
一路来,学者专家都认为考试能审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本身知道自己对某个科目的掌握程度,进而能因材施教,设法弥补不足之处。考试会加重教师出题、审题、印刷、批改、讲解等方面的负担,学生则需在考前作复习准备,且心理承受重大压力;甚至有学生因此而患上忧郁症、闷闷不乐、自残、对人生了无乐趣。这是大家不愿看到的情况。
如果取消年中考试,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评定学生的表现?能让学生正视本身的弱点?
没有了考试,学生少了压力,他们还会关注学业,会勤作练习、上课专心听讲吗?还是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如玩电脑游戏、上网搜索、浏览各网站等,这不一定是健康的消闲活动,可能会玩物丧志,身心受摧残,误入歧途。这是意志不够坚强、定力不够,不会自律自动自发的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当然,有明确学习目标,自制力强,刻苦自励的学生,将能利用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对喜爱的科目作深入探考,在学习的海洋自在地游弋。这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
既然取消了年中考试,没有了考前复习准备,也没有考试后的算分数和讲解、分析考题,所省下的时间应作妥善的利用和安排,如上一些益智课程、有关往后职业的介绍和培训,或有关心理健康、生活安全意识、从事适当的运动、如何交友、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压力等问题,让学生日后踏入社会,能更好地安排生活。
其实,即使取消了年中考试,也还可以有些不算分或分数占的比例小的测验,这可让学生多关注学习,也熟悉作答技巧、题目的要求,如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训练,等到年底考试时,他们可能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这会打击自信心,影响下来的学习。虽然小测验会带来一点压力,但有时压力就是一股推动力,一种催化剂,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培养学习的兴趣。
考试有利有弊,我们得站在学生的立场,衡量得失,给学生最适当的教育,让他们乐于学习,视学校为一个大家庭。更何况教育是春秋大业,对教育计划的拟定,得审时度势,深谋远虑,才能造福莘莘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