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全科中医可专也可不专

读者表示,全科的中医可专也可不专,中医在本地医疗体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尚有待更大更多的认可。(档案照)
读者表示,全科的中医可专也可不专,中医在本地医疗体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尚有待更大更多的认可。(档案照)

字体大小:

中医博士许振益上个月在报端提出“中医需要法定专科制度”的建议,值得探讨。这不但涉及中医的专科化,也有立法把中医专科制度化的问题。

本地中医专科化,无疑是要与西医看齐,更多的应是名正言顺增加医疗收费的考量。西医专科依人体部位与内部系统,分耳鼻喉、眼、脑、心脏、脾胃、泌尿、骨、皮肤、内分泌等科目,或根据不同病症如肿瘤、疼痛、传染病等分科。西医专科与全科的最大分别,是从更“微观”的角度看问题;以更精密的医疗器材诊病和更新研制的药物治病,因此收费更高。

按身体部位或病症分科,可方便病人对号入座,但病痛本身往往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般的浅显。因此,依部位症状而找专科,常会有辗转于专科门诊之间看病的不便。我国老龄人口面对的慢性功能性病变如“三高”、骨伤疼痛、睡眠障碍等,不是从微观可解决的。近年来政府医院成立了老人科(妇孺、老人皆属全科),又有从专科转向从整体全科看病的需要。但微观的西医全科最终还是要往专科看,病人看了全科往往还是要转介到更多的专科,结果是医院如今熙熙攘攘,国人需要的政府医疗津贴年年令人侧目。

中医师似乎是一脚踢,没有专科的奢侈,即便是西医无法检测到的奇难杂症,却似乎都有办法治疗。中医本是全科,通过望、闻、问、切(脉)的传统诊断办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然后以八大纲目归纳为寒、热、表、里、虚、实、阴、阳;对人体整体的寒热(温度)、病变的表里(深度)、虚实(程度)与大体阴阳(动态平衡)作出不同层次的判断;也可从“气血”角度看问题。中医“见木又见林”,既有个别部位症状的考虑,对问题又有整体多面的考量。因此,中医治本,也能治标,对局部或某一症状的专科也能治。

许文的一名读者认为,中医无法开刀割除白内障,没资格谈专科。在器质性的治疗上,西医确有优势;但对眼科功能性问题如干眼症和青光眼,中医在治疗上却可是多面手。中医眼科有针刺的法宝,在眼部周围穴位施针起刺激或松缓、通畅气血。除了聚焦眼睛,中医理论还有“目为肝窍(窗口)”的另一层考虑,眼睛与肝血功能相关,滋补肝肾可以是中医眼科用药的道理。从“气血”层面看,头面部包括眼睛的气血状况,又可与颈部相关。平日活动难免劳损的肩颈容易发炎阻气血,炎症又与身体偏热有关,身体偏热又关乎睡眠与饮食。因此,中医专科看眼睛,也看颈椎、身体偏热、睡眠与饮食;考虑的因素不限于眼部。

从高处俯视还可触类旁通。中医同一治法,也可应对不同科属的疾病。夜尿频频的病人不仅是前列腺肿大的泌尿科问题,年长妇女夜尿频也大有其人。尿频关键往往可追究到睡眠,眠浅易醒就会频有尿意;睡眠获改善,可减少夜尿。睡眠问题又与肩颈是否僵紧相关连。眼睛问题和夜尿分属不同专科,却同样可从颈椎与睡眠治。

时下令人甚感无奈的冠病与骨痛热,均属西医传染病专科。病毒多变,似乎难有解药,只能靠病人通过免疫力的强化来康复。但冠病与骨痛热的病毒如何万变也不离其宗,皆属中医“专科”中的“温热”病,中医可辨证论治,调理入侵的病毒引起的体内阴阳(寒热)失衡而起疗效。或碍于防控传染需要,中医对冠病与骨痛热虽有办法却爱莫能助;当局应在可控范围内让中医发挥疗效,尽快解除病痛之苦。

全科的中医可专也可不专,中医在本地医疗体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尚有待更大更多的认可,想通过法律把中医专科制度化的建议,会是更遥不可及的愿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