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加坡沦陷8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沦陷80周年展览。据说展览文物中,包括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当年挖掘死难同胞骨骸时所收集到的遗物。上世纪60年代中,我曾参与编写遗物卡片目录的工作。在一个周末下午,我带着怀旧的心态到博物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我专注于总商会挖掘到的遗物是否完整地参展。

那是60年前的往事。1962年1月与2月间,实乞纳7英里山谷,樟宜三百亩,南洋女中背后山腰等10多个地方,相继发现日本占领时期被杀害同胞的遗骸。2月28日总商会举行常月董事会议时,成立遗骸善后委员会负责挖掘工作。1963年8月25日晚,总商会在政府大厦前广场举办追讨血债群众大会。当天傍晚我和同学从云南园下坡参加,会场挤满10余万人,我们很不容易才挤入人群中。那个夜晚群情激昂,声讨日军暴行。一位老伯伯步上讲台,脱下上衣,露出他被日军斩了几刀、伤痕累累的肩膀。

1964年我离开云南园之后到总商会工作,那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总商会挖掘遗骸的工作进行了三年零七个月才告完成。1966年初,曾庆元秘书先将挖掘到的死难同胞遗物,交给负责清洁工作的同事洗净,分别装入小塑料袋,接着交给我编写卡片目录。遗物中有非常漂亮的妇女穿戴的翡翠玉手镯、金饰;孩子佩戴的符筒、脚环;医生使用的诊病听筒、眼镜、眼镜框、自来水笔、钥匙、钮扣、徽章、烟嘴、烟斗、十字架,以及许多金牙齿和假牙等等。

对着这些遗物怎能无动于衷?想着遗物的主人,当时我几乎是流着眼泪做这项工作。1966年3月15日,庆祝中华总商会成立60周年及孙中山百年诞辰,以及纪念孙中山的晚晴园修复完成和开幕,晚晴园一楼大厅举办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历史图片展览,并将死难同胞遗物锁在玻璃展览柜,供人参观或凭吊。二楼则是图书馆。

那时候晚晴园每天开放,管理员星期日休假就由我和几位同事轮流代工。记得有一天清晨,住在主楼后面平房的看管同事,发现展览柜内的一只翡翠玉手镯被偷了。过了若干年后,晚晴园聘请老报人冯仲汉主持,他大事改革,将死难同胞遗物收藏起来,打造成全新的辛亥革命孙中山纪念馆。

据知,日本爱好和平的团体曾向总商会借遗物到日本,向他们的国人介绍军国主义干下的罪行。又过若干年,总商会将遗物送交博物馆。这次我到博物馆参观,没有看到医生看诊的听筒,也没有看到小孩子穿戴在脚上发出声响的脚环,以及保佑小孩子的符筒,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