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让华文课内容更丰富多彩

孩子提不起学习华文的兴趣,不能把责任单一地甩锅给家长、教材或老师。(档案照)
孩子提不起学习华文的兴趣,不能把责任单一地甩锅给家长、教材或老师。(档案照)

字体大小:

我是南华小学的小六生,看了同学刘昊岳发表的文章,我非常赞同他说的学华文要从兴趣出发,他提出的几点关于培养对华文兴趣的途径也很好,可是他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给家长提要求,似乎在暗示,家长对于培养孩子对华文的兴趣负有主要责任。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引导孩子多阅读中国名著和古诗文,不是很多家庭都能做到的。华文比较好的家长在引导孩子学习华文方面固然有优势,但这些家长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家长的华文水平并不是很好,如果家长自身的华文水平都堪忧,无法理解和欣赏名著和古诗文,又如何能引导孩子呢?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来自中国,他们的华文水平也并不是很高。所以,我认为要想提高新加坡孩子的整体华文水平和对华文的兴趣,除了家长的参与,还是得依赖学校的华文教学和老师的趣味引导。

对于本地的华文课程,我认为虽然教材设计得很用心,老师们也教得很认真,但还是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学校的教材的确涵盖了很多主题和内容,也采用了多媒体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但我认为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展现出华文的美和魅力,就算是小六高华课本的内容,基本上只是些简单的叙事文章和故事。学校推荐给高年级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只是《米小圈》等书籍,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赏读名家名篇,从而领略华文的真正魅力。我觉得,也许是编教材的老师认为很多名家的作品对于本地学生来说太过深奥,但是,以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认为小学生吸收语言的能力是很强的。我有幸接触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曹文轩、沈石溪、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虽然我的华文水平也很有限,但是我能很快理解并懂得欣赏他们的作品,正是阅读这些优秀作品提升了我对华文的兴趣和热爱,这些作品应该介绍给更多本地的小学生。

也许是因为课时有限,华文课大多时间只能围绕考试教学,比如写作文都是根据考试作文的要求,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一不小心就偏题跑题了。为了拿到高分,很多学生不得不套用模板或死记硬背,这样的作文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华文考试作文为什么不能宽松一点,比如可以像英文那样,凭借三幅图,让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作文要求,也可以更宽松一点,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如科幻故事、童话故事、或者自己的有趣经历,不一定非要写“有意义”的作文,只要“有意思”就行了。课堂的内容也可以更丰富多彩些,比如可以用华语进行辩论,鼓励学生积极分享热点话题、时事新闻,或者某本好书的读后感。我相信,这样的华文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华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了兴趣和热情,华文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华文老师在班上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阅读活动,让同学们根据自己所读的一本书,分组合作,在学生学习平台(Student Learning Space)上设计一个游戏,然后大家互相体验对方的游戏,评选出最喜欢的作品。那次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对华文的热情,而且无形中巩固了书本知识,促进了华文的学习。这样的活动要是多一点就好了!

总之,我套用蔡玉环阿姨的观点,孩子提不起学习华文的兴趣,不能把责任单一地甩锅给家长、教材或老师。每一方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应该深刻反省,并且思考如何改进和相互协作,让华语真正成为我们新加坡华人引以为豪的母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