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从小四生的文章说起

世事如棋,今日弱势的语文,无须悲观,百年之后,还不知谁怜谁!(陈来福摄)
世事如棋,今日弱势的语文,无须悲观,百年之后,还不知谁怜谁!(陈来福摄)

字体大小:

5月29日,在《早报星期天》李太里先生的专栏《若有,别藏着金饭碗》文章里读到:“最近很多人在谈论华文课程,也有些偏离了重点,议论小四生的文章究竟多大成分是自己写的。”“大家热切盼望下一代的华文水平能止跌回升,到真遇上了能写出跳出刻板框框文章的孩子,又接受不了。叶公好龙?”对此,我颇有同感。

我听朋友说,他家孩子的华文一直以来马马虎虎,有时还考试不及格,但家人都没放在心上,只因他英语掌握得很好,不影响前途和升学,但嘴上会不时地“客气”“软调子”般鼓励孩子在华语文方面多加努力。孩子却认为,父母两人都不懂华文、不太会说华语,却是月领高薪的精英分子,所以,华语文在这年代、这片土地是可有可无的。

但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华文小说,读后爱不释手,天天翻阅,跟着是追看小说作者的一系列作品。几个月后,孩子的华文水平突飞猛进,华语脱口而出的遣词用字通顺流暢,父母遇到这“突变”,先是惊讶,跟着不是惊喜,竟然是“惊吓”,立刻检查孩子的英文作业,查看水平有没有下降,不知是否心理作用,总觉得孩子的英文退步了很多,矛头立马剑指华文,认为都是学习华文惹的祸,要孩子检讨阅读习惯,视华文为洪水猛兽。

孩子感到莫名其妙,之前不是说我华文不好,要加倍努力吗?怎么现在华文进步了,竟然是对他写出的高分数作文有“触目惊心”的反应。所以,此为活脱脱“叶公好龙”的实例。

最近有位大哥教会了我一句话:“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意思大概说有些事物,能否得益乃因人而异,被认为是灵丹妙药对某些人则可能是有害之毒。若把它引申到语文可能也会如此。华文在本地沦落到这个地步,很多年轻一代已不能接受华语为“母语”,自称“英文人。”若我们还以华族之血脈、根源的骨气精神与情感企图说服他们热爱、保护、珍惜和学习华文,能感动他们的诱因实在太无力、太勉强,也没有说服力。

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多经贸商机都与我国息息相关,这种情况已不是指日可待的“将来”,而是历历可考的“目前”,政府也经常提醒,要与中国人经商打交道,华文不能弱。但依然有大部份人打从心底反呛:“So what!”他们觉得只懂英语也可活得光鲜亮丽,对他们说“应该学好华文”的硬道理,会让他们反感。

不过,热爱华文的族群无须气馁,所谓人各有志。世事如棋,今日弱势的语文,无须悲观,百年之后,还不知谁怜谁!

国家的地理位置是命运,是宿命,但历史可以妥协,可以改变,可以往正面发展,明日的历史走向,靠今日的我们去创造。

说回小四生发表的文章,觉得他的华文超水平地好,给个赞以作鼓励也没有多难。对华文水平超好的孩子应用平常心对待,这不过是一群华人能说能写优越的华语文罢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