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让我们一起关怀看护者

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看护者的时代,也许这几年是我们对旁人付出关怀和支持,若干年后,可能就轮到我们得谦卑地接受帮助了。(王彦燕摄)
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看护者的时代,也许这几年是我们对旁人付出关怀和支持,若干年后,可能就轮到我们得谦卑地接受帮助了。(王彦燕摄)

字体大小:

8频道热播中的连续剧《你的世界我们懂》讲述了特需人士、失智症病患和家人的相处,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再次引起了社会对有额外身心需要的家庭的关注。

剧中主角智障儿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全家人分工合作支持家中唯一的特需儿,尚且那么困难,情况有欠理想的家庭就更艰辛了。现实生活中,不少家中有特需孩子的夫妻,面对婚姻破裂的悲剧,其中一方必须独自抚养特需孩子,而这一方往往是母亲。

妹妹在教会当义工,专门负责关怀特需孩子的看护者,他们大多是含辛茹苦把孩子独自带大的年迈母亲。面对身心疲惫的看护者,妹妹总是耐心地聆听她们重复多遍的担忧和怨言。这些家长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去世后特需孩子没人照顾,因此有些会萌生带着孩子一起结束生命的念头。

除了特需孩子,更多家庭的看护者须要照护的是生病或老弱的家人。根据2020年新加坡人口普查的统计,新加坡大约3%的居民无法或难以进行至少一项基本日常活动。这个比率将因社会老龄化而不断增加。2020年的数据也显示,65岁及以上居民占总人口的约15%。到了2030年,这个比率预计将达到25%。

人口老化的现实,就是寿命延长,病痛也随之而来。看护者不只须要经常请假带亲人看医生,也害怕亲人跌倒,得注意他们的安全和营养,以及社交情绪方面的健康。身心煎熬往往是看护者面对的最大考验。牵挂和辛苦了一天,回到家见面说不上几句话就吵架,因为生病的人难受了一整天,要找发泄的管道,而看护者的委屈却又无处可宣泄。结果本来是至亲的家人,却成了伤害彼此最深的人。

这十几年间,母亲数度入院,在照顾母亲的复原和起居饮食的当儿,还得专心工作。打翻了五味瓶,担忧、心疼、无助、怨气、愧疚、悲伤,这个中的滋味,只有同道中人才能体会。所以,阅读台湾作家张曼娟描述她照顾双亲经历挣扎的《我辈中人》时,感触良多。如果在这些难处之上,看护者还得面对生活费和医药费的压力,那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困境。

2023年总统挑战的主题定为“关怀看护者”,专注支援支持看护者的社会服务机构,让看护者能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这个决定是适时和令人欣慰的,正如总统哈莉玛所言,看护者本身的健康如果亮起红灯,就无法照顾亲人和自己的需求,因此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的需要。

此外,因冠病疫情而延伸出来的居家办公模式,其实顺应了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轨迹。以往家中如果有额外身心需要的亲人,家人可能得“牺牲掉”有稳定收入的事业,成为自由业者或自雇人士,以方便照顾亲人。如今可以居家办公,许多不是在前线工作的人士,可以比较灵活地安排工作和亲人的医疗或护理的时间,减少收入不稳定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有了国家和企业制定的政策、媒体的宣传、社区服务和宗教团体的支持,加上社会大众的谅解、亲戚朋友的协助,看护者的身心健康就比较有保障,照顾亲人的旅途才能走得比较通畅。

在这个家家户户都有看护者的时代,也许这几年是我们对旁人付出关怀和支持,若干年后,可能就轮到我们得谦卑地接受帮助了。如果我们都能对身边的人多一点体谅和温暖,“包容社会”才不会沦为好听的词汇而已。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