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莫开我国历史倒车

字体大小:

拜读了林清如先生针对严孟达先生9月25日刊登在《早报星期天·想法》的文章《历史不会遗忘的事》所作出的回应《英殖民主义者并不温和》(10月1日《联合早报·交流站》),我颇赞同林先生的观点,不过有一些历史细节和观点绝对不能含糊不清。

首先,英军在日本入侵新加坡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升白旗”,根据诸多史书与档案记载,英军和包括澳大利亚、印度、马来人和华人组成的联军,在岛上各处展开血腥的抵抗,很多人最后都壮烈牺牲。起初,有英国军官建议时任最高指挥官白思华中将投降,认为停战可避免更大的人命损失,不过白思华当时拒绝。直到后来英军全线败退,迫使白思华大约一周后决定投降,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殖民地政府的无能,而草率地抹杀这些英烈为保卫新加坡所作出的牺牲。这段历史在西乐索炮台有非常详细的阐述。

其二,林先生说在1948年,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亚颁布紧急状态是为了严防民间的反殖民地运动,然而这与我印象中的事实也颇有出入。当时,殖民地政府主要对付的是马来亚共产党(简称“马共”)不断发起的武装斗争,而有几千人在这场长达12年的游击战中丧命。

此外,林先生认为英殖民地政府大举监禁或驱逐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人士,可是当时也有诸如李光耀、吴庆瑞等通过非武装奋斗、选择用和平且据理力争的方式争取新加坡独立而挺身的爱国人士。他们不是共产党员,更没有被监禁或驱逐。

反观,被拘捕和驱逐的都是共产党员或其支持者——当时被人们称为“同路人”,即马共的附属组织如反英联盟的成员。

其三,新加坡在1963年和1965年分别加入马来亚联邦和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过程并不“曲折复杂”,因为这当中也有不少史料与档案的记载,如李光耀《争取合并的斗争》的广播演讲稿。

这些史料明确指出:非共产党的反殖民战士(如李光耀)和亲共的人士联手创立人民行动党,共同争取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独立。不过,双方在1961年分道扬镳,表面上是由于亲共人士不赞同新马合并的政治理念,但其实是因为彼此的社会愿景不同。

合并后来因为新加坡不认同马来亚的种族政治而破裂,新加坡被迫独立,此为后话。然而,新马分家后,亲共人士却认为新加坡的独立其实是一个“大骗局”,并且坚决退出国会。

可是,事实证明,新加坡独立57年后,林先生也不得不同意在“现政府英明的领导下,大家日子过得舒服”。的确,我们的建国先贤披荆斩棘,不仅努力摆脱了马共的武装斗争,面对当时百废待兴的局势,仍然迎难而上,为百姓打造安居乐业的家园,也建立公正廉明,繁荣昌盛的国家。

从第三世界国家跃居第一世界国家,这个“新加坡奇迹”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传为佳话,我们也早已无须为殖民者歌功颂德,但如果林先生还是觉得“似乎曾经失去了什么”,希望他不是还在憧憬着一个摒弃民主制度、在共产主义领导下的新加坡,不然这就真的是在开历史倒车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