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小六会考数学成绩申诉之省思

孩子越早学会正向面对相对来说较小的失败,当更大的挫折到来时,他们会处理得越好;反之,如果家长出尽法宝保护孩子免受挫折,那他们长大后就可能会变成不折不扣的草莓族。(李冠卫摄)
孩子越早学会正向面对相对来说较小的失败,当更大的挫折到来时,他们会处理得越好;反之,如果家长出尽法宝保护孩子免受挫折,那他们长大后就可能会变成不折不扣的草莓族。(李冠卫摄)

字体大小:

最近一群南华小学的家长投函《联合早报》,申诉孩子的数学成绩在小学离校考试中大幅度下滑,质疑考试与评鉴局的复核程序不透明。我也留意到家长在投函中强调,其中一些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95分以上”“还有在直接收生计划下到华中读数学”的孩子。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如果受影响的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我会不会也和那些家长一样,投函报章申诉程序不公?

既然南小的校训“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与中华文化传统中的儒家思想息息相关,就不妨从儒家的角度谈谈该怎么做吧。

《大学》第一章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以上数句强调做学问的终极目标是求取“至善”;认识到这个明确目标,求学问的人就能发展出一系列关乎“情商”的特质:志向坚定、心静不躁、安稳泰然、思虑周详,然后求学的目标就会水到渠成。

姑且不论现今的社会里何谓“明德”与“至善”,这几句话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在求学的过程里,学生、教师、家长必须“知止”:眼光放远,知道学子为何而学。

以南小家长的投函为例,受影响的学生都是数学尖子,长远一点来看,小六会考数学成绩不理想,会影响他们的数学才华、对数学的热忱、长大后贡献社会吗?

学生的长远目标,绝对不应是成绩单上的AL1和华中的学额。他们能否保持热忱、往后能否施展才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引导他们把不好的成绩,转化成一股坚毅的力量,会对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来的工作和人生更为有利。功利一点来说,史丹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面试官,是不会理会小学会考有多少个AL1的;学生拿到“不光彩”的AL4之后的成长故事,才是面试官想要知道的。

《大学》对我的第二个启示,是字里行间对心理素质的重视。“定、静、安、虑”四字,看似简单,却不易做到。《大学》提倡,人们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明确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才会得到坚定、平和、周详的心理素质,并一步步实现目标。

回到文首的问题:如果我的孩子是其中一个受影响的学生,我应该怎么做?如以《大学》为参照,我就应该把眼光放远,并想到如果处理得当,这次失利甚至会变成孩子成功的助力;那我就会想,与其写信到报章讨说法,不如把精力放在引导孩子如何面对挫折上面。

定、静、安、虑在此的体现是:先坚定地聚焦最重要的目标,不被眼前欠佳的成绩绊倒;再镇静平和地分析眼前的障碍,然后周详考虑下一步。一群同班的孩子一起遭遇滑铁卢,有没有可能他们都在某一奥数班学会了一些常人不用、考评局不能接受的解题技巧?投函报章申诉复核程序不公,会否加强自己和孩子的负面情绪,对孩子和整件事是否有帮助?要求当局让家长审视考卷,不能保证不会有人公开挑战阅卷标准,先例一开,会不会有更广泛的影响?镇静、周详地考虑全局,会发现太过聚焦申诉程序等等,反而会对终极目标的达成有负面影响。

其实,孩子越早学会正向面对相对来说较小的失败,当更大的挫折到来时,他们会处理得越好;反之,如果家长出尽法宝保护孩子免受挫折,那他们长大后就可能会变成不折不扣的草莓族。

这群南小学生其实是幸运的。他们本就才华洋溢,如果他们经过这次失利后能变得更加坚毅,那他们的成功就指日可待。家长可不要浪费了这次机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