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从中文综艺节目须“华语配音”说起

字体大小:

最近在新传媒8频道观看了好几集的美食综艺节目《阿贤这么吃》,介绍马来西亚各地美食,内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用原音而采用配音。配音员讲的华语是台式华语,有些词汇发音太怪了,例如“和”念成“汉”;而“发酵”念成“发孝”等等,听起来十分别扭。另一方面,节目有中英文字幕,配音让人感觉多此一举。

看过阿贤的节目,他是马来西亚人,讲的华语顺畅流利,听起来舒服亲切,为什么要配音呢?

我在网络搜寻一番,观看了原音版本。原来,阿贤在节目里虽然以讲华语为主,但是他访问嘉宾时,有的讲华语,有的讲的是新马华人常用的方言,如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甚至客家话等等,所以新传媒才特地将节目重新配音播出。可惜8频道的观众没机会观赏到阿贤除了华语,也以他精通的各种方言访问的精彩原音。

新加坡政府在1980年代推广“讲华语运动”,至今已经数十年,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却也导致本地华族各种方言逐渐“失传”,现今已经没几个年轻新加坡人(尤其是90后)懂得自家的方言了;别说讲,就连听也听不懂了!以前我们认识新朋友问候的时候,往往会问“哪里人(什么籍贯)”,如果发现对方的籍贯和自己一样,就会很开心、很自然地用自家方言聊起来,亲切舒服;如果对方是其他籍贯,我们也会用对方的方言互相调侃几句,增加欢愉的气氛。遗憾的是,现今的本地年轻人已然失去了这种“乐趣”!另一方面,方言的没落,或许也是导致我国地方戏曲剧社后续无人而逐渐消失的原因。

曾在交流站读到《消逝中的方言》(许振义,2017年1月22日)写道:“再过一两代人的时间,方言在新加坡相信会近乎绝迹。方言的社会功能如文化传承,今后只能由华语来肩负…”;不久前,也是在交流站读到另一篇《我以粤语教中华文化》(区如柏,2022年6月20日)写道:“自从1979年推广华语运动以来,方言的确是式微了,只有在大选期间和鼓励人们打疫苗时才听到方言的声音。”

我觉得方言是华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传承下去才是。我国的宗乡会馆如潮州八邑会馆、福建会馆和广东会馆近年来就积极开办方言课程,让有兴趣的国人报名学习。新加坡醉花林俱乐部和新加坡潮州文史学会也联合主办了几届的潮州方言文字比赛“来拼潮州话啦!”。最近也看到有几位年轻人特地制作了教福建话和广东话的视频放到社交媒体上,而且这些趣味活泼的方言短视频上传后引起剧烈反响,意外登上热搜榜。

近几年,我国政府似乎已经对方言的节目有所放宽,8频道近来也在每周五中午时分,播放以方言为主的杂志类综艺节目和连续剧给国人观赏。疫情期间,部长们和新传媒演员也录制了好几种方言讲解的防疫短片,相信大家都有看过。日前更是在《联合早报》新闻读到,卫生部长王乙康在新加坡安溪会馆创会100周年暨互助部成立73周年晚宴上提到,他女儿在自发学习福建话,因为不想让它消失!王乙康演讲时说:“我一说福建话大家就感到很亲切,亲切感、人情味是金钱买不到的,文化、语文、福建话、方言为我们带来的价值是没有办法衡量的。”

既然社区都觉得方言应该是值得保留的传统中华文化,我希望政府能适度放宽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对各大方言的限制,例如上述的《阿贤这么吃》这类精彩有趣的综艺节目主要是以华语交谈,而且有中英文字幕,就应该允许以原音播出,让国人多接触一些方言,也让新传媒省下一笔配音费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