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期待方言能成为文化“追加剂”

许多新加坡的华族新一代已经错过了学习与使用方言的机会。(何炳耀摄)
许多新加坡的华族新一代已经错过了学习与使用方言的机会。(何炳耀摄)

字体大小:

12月18日拜读了《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严孟达撰写的《方言乃文化的“追加剂”》。与此同时,我又受某机构邀请进行口述历史录音,讲述1979年以来宗乡会馆对全国推广华语运动的反应。我似乎感觉到方言重现生机,抑或咸鱼翻生。

记得1979年在全国推广华语运动开幕典礼上,已故总理李光耀鼓励华族同胞“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过后不少会馆在召开理事会议或会员大会时响应号召,放弃自己的方言,改讲华语。

也有一些会馆为了争取专业人士加入,推选他们为理事,开会时其中一些不谙华语的理事以英语发言。这一来,如果主席通哓华英双语还好办,那些无法应付华英双语的主席只好请能应付双语的理事帮忙翻译,会议冗长,可想而知。

我参加的是拥有182年历史的冈州会馆,自成立以来,不论开会或举办活动都讲广东话。有一位年轻理事的广东话不流利,我鼓励她讲华语,因为所有理事都听得懂华语。

冈州会馆于2013年把会所打造成文化中心,所有图片和文物都有中英文说明,多媒体视频有华语版、英语版和粤语版。导览组也有能讲华语、英语和粤语的成员。年长者前来参观时,导览员就以粤语讲解,皆大欢喜。

它自1947年设立粤剧部以来,一直推广粤剧,每年馆庆都在剧院演出粤剧,有时候还到国外表演,也开办粤曲教唱班、中华文化粤语课程和粤语会话班。

推广华语运动已经40多年了,我们不妨检讨这项运动的得与失。所谓“得”,就是华人之间不论老少和文化程度,只讲华语大家容易沟通。所谓“失”,就是造成很多年轻人不懂得方言,或只懂得自己的方言而失去很多蕴藏在方言里的文化遗产。

其实,在我们这群乐龄人士的孩提时代,最早接触的是自己的方言,随着年龄增长,多与外界接触,加上收听电台和丽的呼声的节目,不难学会其他方言。

有一位南华女校的校友告诉我,她是海南人,却能够在丽的呼声播报粤语新闻和主持粤语节目,这是因为她就读广东人办的学校。

许多乐龄人士没有刻意学习就懂得多种方言,他们几乎都是受从前缤纷方言环境的影响。如今语言环境纯净了,叫年轻人如何学习多种方言?

方言不仅是口语,它们有丰富的内涵,方言里的谚语和歇后语充满了生活哲理,不是华语所能表达的。方言的儿歌童谣不仅旋律优美,还表达了热爱生活、家庭融洽、兄弟姐妹团结等优良传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至今,地球尚未进入语言互通的乌托邦境界。当我们到外国度假,想品尝当地华人社区的美食或购物时,方言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感觉到珍贵的乡情。

今天,许多新加坡的华族新一代已经错过了学习与使用方言的机会。既然方言乃文化“追加剂”,能加强文化素养,本地社会、电台和电视何不放宽对方言节目的限制,让方言成为传播文化的“追加剂”?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