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裕华区的居民,写给《联合早报·交流站》的反馈,说收到公民咨询委员会发出30元公共交通补助交通券通知书,没有华文版,就猜想这会不会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因为我们家收到同样的信,是有中英文的。
果然,两天后看到裕华区的答复,说明发送公函至少会有两种语文,对这次仅以英文发送通知信的疏忽表示歉意。
我想起我在建屋发展局工作时,每当要通知居民有关组屋翻新的消息,所发出去的通知信,如果每户都发四种语文版本,不环保也浪费资源。我们会打印足够数量的英文信件,再根据住户需求提供其他官方语言的版本。
在组屋翻新投票的展览会展示的说明文字,也都是四种语文;展览会的布置虽由承包商完成,我们还是要把关。分局里对华文、马来文、淡米尔文熟悉的同事,会在展览会对外开放之前,对图片和文字逐字逐句审查,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平日工作上用到的拜访卡,也有三种颜色,白色中英文,蓝色英文马来文,绿色英文淡米尔文;在我们遇到住户不在家的时候,留下拜访卡以便后续联络。官方机构都会在公告的信件,照顾到不谙英文民众的需要。寄给公众的信,收信的人要能看得懂,才不会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