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为贫困病人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慈善医疗机构有好几个,包括同济医院、仁慈社区医院、中华医院、善济医社、佛教施诊所等。每个医疗团体都各尽所能,不分阶层、种族、宗教,做到来者不拒,也分担了政府医院、综合诊疗所的压力和公共医疗开支。
善济医社的义务执行主席卓顺发不领薪酬,于2008年接任董事会执行主席迄今。他在《卓言善语》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两句是取自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意思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今天我写这句话,我想的也是路,是我的人生之路,是我自己追求梦想之路,也是善济的未来之路。”
善济医社是有122年历史的老牌医疗机构,成立于1901年,目前共有14家分社。统计数字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看诊人次为230万2470次,施药帖数为449万4903帖。建国一代完全免费,凡领取福利救济金或低收入家庭者,可申请豁免医药费用,但是所有看诊都是一律免费。人们不难想象它所承担的巨额开销。
根据善济网站提供的历史,清朝末年,中国沿海一带的百姓生活困苦,因而飘洋过海到南洋谋生。新加坡气候炎热潮湿,先辈穷困不堪,贫病交加时却得不到殖民政府的照顾,处境堪怜。一群善心人士见此情景,于1901年筹组善济医社,为贫病者服务。初期诊治的病患,平均每月4000人次。
善济医社不但为新加坡人治病,也照顾来自柔佛新山的求医者。为了支撑庞大开销,该社先贤不辞辛劳沿户筹款,甚至骑脚踏车到新山寻求乐捐。
善济医社明确列出它的价值观、信念和精神。价值观是“宽容、大爱、慈悲、感恩、祝福”,信念是“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精神是“尊敬的信念,尊敬的方式,尊敬的态度,尊敬的行为,是慈善最好的尊重基础”。
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善济为灾区筹得善款4700万人民币(约915万新元)。2013年,卓顺发入选《管理世界》杂志50位华人慈善家之一。善济医社运作良好,善心人士都愿意慷慨解囊,积极响应筹款。这一切表现都可喜可贺,也可说是求诊者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