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社交媒体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了解到改变,整个过程全靠网络信息,只要精通网络的人或组织加以“引导”,就能促使跟随者变得思想激进。(图 / pixabay)
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了解到改变,整个过程全靠网络信息,只要精通网络的人或组织加以“引导”,就能促使跟随者变得思想激进。(图 / pixabay)

字体大小:

读了2月2日《联合早报》有关学生自我激进化的新闻后,再次领略到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从了解到改变,整个过程全靠网络信息,只要精通网络的人或组织加以“引导”,就能促使跟随者变得思想激进。

相对而言,网络与社媒也同时是宣扬和平与仁爱的平台。关键是什么人在用。就如同一把枪,在警察手中,是维持秩序、保护生命与财产的工具,可在歹徒手中就会变成犯罪凶器。

前不久,《联合早报》报道的“AI写作”与“ChatGPT”人工智能工具,都可在网络或社交平台使用或下载。这些工具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学府禁止学生使用,但也有一些讲师认为禁止使用于事无补,反而认为可加以运用,在课程内容与设题上进一步提升。

这种两极化的撞击,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谁在用”“怎么用”以及“用在什么地方”,影响可大可小,效果亦然。如何使用决定了这些工具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利己利人,另一种是损人不利己。学生可用在学习或知识的探索,但也可作为抄袭工具。

“自我激进化”的事件,属于损人不利己。从某个角度说,我觉得或许是因为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想法不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为了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却不幸落入恐怖组织的圈套,就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与此同时,教人向上向善的平台比比皆是,这些平台可聚善,把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谈论和分享行善的经验,同时号召人们一起参与。这些社媒平台都充满爱心,传递着正能量和健康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