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的民选总统都拥有实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由总理和议会任命的非民选总统,只是作为国家象征性但无实权的元首。然而,新加坡的民选总统,虽然也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但没有实际的执政权,却也不是由总理和议会任命。这就是新加坡民选总统很特别的地方。 

新加坡的民选总统选举与全国大选不同。全国大选时,各政党全力以赴,提出各种政见与承诺,争取选民支持,竞争过程非常激烈。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第一次举行民选总统选举,对垒的是辞去人民行动党主席的王鼎昌和退休银行家蔡锦耀。他们的竞选活动完全没有摇旗呐喊或喧闹的群众大会。这一场选举完全没有竞争的气氛。蔡锦耀仅两次出现在电视荧幕,就没有其他竞选活动。

这是一场君子之战,王鼎昌和蔡锦耀的竞选方式,为新加坡民选总统竞选定下良好的楷模。2011年8月27日举行的第二次民选总统选举,出现四名候选人,分别提出他们认为能吸引选民的民生政见口号和承诺。即便如此,也没有像其他国家的总统选举那样剧烈竞争。

民选总统是新加坡独有的体制,总统最主要的权力是握有看管国库的第二把钥匙,确保我国的储备金不会遭到滥用,维护公共服务的廉洁正直,确保贪污调查局能无畏惧地进行调查,同时强化我国多元种族社会的凝聚力。

民选总统候选人应具备掌管庞大与复杂的财务经验;资历必须曾是部长、大法官、总检察长或管理过股东权益5亿元以上的企业负责人。所以能成为新加坡民选总统候选人,应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精英、社会成功人士。除此之外,民选总统制度也确保各个族群的合格代表,有机会轮流竞选。民选总统必须超越政党,脱离政治团体,以公正独立的身份参与选举。相信世界上没有另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制度设计。

新加坡总统虽没有实际的执政权,却拥有否决权,但是总统只会在咨询总统顾问理事会后,才会行使这个权力。所以民选总统候选人在为期10天的竞选活动中,须要很清楚说明会如何运用总统权力,确保在必要时才会动用储备金。民选总统有特定而且同样重要的责任,如果候选人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和制衡政府,他们应选择参加全国大选更为适合。

来临9月1日的民选总统选举,三位候选人将分别提出保护国家储备金、完善公共行政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国家面对未来挑战的立场,履行公正独立的民选总统职权。接下来的竞选活动,他们会如何发挥,国民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