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9月1日是我国民选总统选举的投票日,看似平淡无味的竞选活动,却隐含着可能会分化我国社会的话题与争论。

首先是总统候选人的资格鉴定机制存有宽泛的诠释空间,导致能否成为候选人以及族群归属的审查引起非议。这两项候选人资格的鉴定机制,必须有更明确的规定。

民选总统的设置是要确保政府内部的权力监督。总统的职责包括保护国家储备、批准重要人事任命,并在政治体系中维护稳定。这个制度旨在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增强治理透明度。执政当局期望把能否胜任上述总统职责作为竞选主题。然而,这些对体制外的竞选者来说,可能不具备约束力,例如他们会轻言民选总统可以“进言”与民选总统职责无关的政府政策,以吸引选民对自己的关切度,提高获选概率。不少与民选总统无关的政策,也随意被提出来讨论,这样的做法是令人担忧的。

其次,执政者在施政过程中,也不希望受到民选总统的法外掣肘,因此难免更倾向于支持来自体制内的人担任总统。

总统的另一重要职务是不分种族、信仰、政治派系,团结全国人民,为国家的大我着想。基于可能存在的弊端,执政者应在保留现有总统法定职责的前提下,集思广益,反复推敲,重新考虑是否取消民选总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