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视角》收到的投函来看,青少年相当关注社会课题,特别是生活环境的事与务,通过观察,他们都有一些看法与见解。我国的厕所文化和社会温情课题,引起一些学生的关注,而这都同“社会责任感”有关。
维护环境的清洁卫生和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每个人的思维意识中,除了“自己”以外,还有没有“他人”的存在。这一切也会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塑造,影响到我们的社会凝聚力。
要提升或改造公厕的硬体设施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但要维持公厕的干净与卫生,除了硬件,还需要靠“心件”,也就是使用者的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必须懂得珍惜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基础设施,大家才会小心使用,才会有意识地善加维护。这种公共意识,必须从小培养,长期灌输,不断践行。
要用心维护设施,更需要用心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关怀他人,大家发挥互助精神,方能建立和谐的社会。看到别人有困难没及时伸出援手,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因为缺乏勇气,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主动踏出第一步。这个自省和观察,难能可贵,也可以让教师家长多了解一些年轻人的想法,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迈出一小步,让这个社会更有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