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交流站》读者提出了学校课堂上“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问题。这牵涉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育理念——“适性教育”,也就是按照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性来实施适当的教育或学习行为;也可理解为“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方式。

然而,在目前拥有30至40名学生的一般中小学课堂上落实“适性教育”,有一定的挑战,因为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时候差距甚大,对教师是相当大的考验。

同时,教学法的推陈出新,固然有积极的意义,但若不断增加新的教学方式,恐怕又增加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反而压缩了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空间。

此外,课堂教学策略应避免“一刀切”做法,以为一招鲜,吃遍天。教学策略的运用,必须“增能”而非增加学习者的负担。很多时候,教师更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去尝试和思考。这也是教育部一向来提倡的“少教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