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联合早报》12月12日杨烨的采访侧记《找谁反映问题最有效?》我深感居民的无奈,因为多年来,我也曾因二手烟问题向多个政府部门求助,然而都未能见效。最终,我虽然获得邻里纠纷仲裁庭发出的庭令禁止邻居在家抽烟,却无法找到任何部门来监管执行,感到一筹莫展。

一个普通公民要为解决一个问题费时费力,在不同政府部门间奔波,显然是没有效率的。我发现政府部门在处理个案时过于僵化。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一旦涉及二手烟这一敏感问题,不同政府部门就不约而同叫我去其他部门试试,没有一个愿意负起责任,真心协助解决问题。

此外,各政府部门从未认真考虑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普遍低估二手烟的危害,对于可能危及那些患有哮喘或心脏病的人的生命风险,也缺乏足够认识。有几次,当我家楼下的烟民违反庭令在家大量吸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呼吸时,我曾要求警方干预却遭拒绝,理由是警方通常不介入处理二手烟问题,除非我能收集到证据,另外再向法庭申请一份可执行的法院庭令,他们才会介入调查并在必要时逮捕违法者。如果在紧急情况下,警方能更加灵活并提供协助,我相信案件能够更快得到解决,并迅速进入新的司法程序,早日摆脱令人困扰的二手烟危害。

另外,各政府部门的解决能力有待提升。若过去的方法未能奏效,务须果断尝试新的解决途径,以免损害部门权威和公信力。以烟民为例,单纯的劝说很难奏效,政府须要有勇气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应对违法行为,否则肇事者将变本加厉,受害者也会逐渐对政府失去信心。

当年因为一根鱼丸串枝,不清楚到底是哪个部门负责清理而成立的社区事务署(MSO),初衷是为了协调相关政府部门,更有效地为人民提供服务。如果社区事务署也能协助二手烟受害者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每个案件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联通”(OneService)平台也可以用来提交违规案例,随后将这些案例转交给相关机构。用户也能获知案件的最新进展,并获得建议,以便问题再次出现时,知道采取何种措施。

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流程不仅有助于节省受害者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能避免他们向不同政府部门反复叙述同样的细节。如果受害者能及时通过该应用,针对个案提供反馈,使不同政府部门能相应地采取行动,更有效对付违规者。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让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共享数据信息,处理那些无法解决的案例,并查明问题根源。

如果能够采纳上述建议,受害者将不再感到孤独无助,至少会明白政府在帮助他们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接下来该采取哪些措施。这样一来,受害者也不会感觉自己像个皮球,被不同部门踢来踢去。最终,希望各政府部门都能够更勇于担当和负责,真心解决问题,增强民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