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华校生也能当好公务员

字体大小:

我在1976年加入建屋发展局,当时我爸爸很高兴,因为“政府工”很稳定;妈妈却担心我是华校生,须要用英文的工作,我做得来吗?第一天上班时,主管就问我,你是英校生还是华校生?我回答是华校生。主管又问我是否懂英文,同时顺手拿一张英文通告要我念。我结结巴巴地读完,主管也觉得我能成功读完英文通告就可以了。就这样,我开始了41年为组屋居民服务的工作生涯。

我没有因为是华校生而自卑,也从不掩饰自己是华校生。我跟多数居民交谈时都讲华语,只有跟马来和印度族同胞沟通时才讲英语。和同事沟通时,也采取同样的原则。写工作报告时,不确定的字就查字典,上司也认为报告写得清楚、看得懂就可以了。因此,在我的工作生涯里,不曾因为是华校生和英语不灵光而面对任何挫折。

1979年开始的讲华语运动,更是帮了华校生一个大忙。在工作上讲华语名正言顺,跟居民沟通时,除非他们不习惯用华语沟通,我才有机会讲英语。

我们这一辈的老华校生,有不少人的英语也很流利,别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华校生。我就不一样,一看上去就知道我是华校生,讲起英语来就更像了。其实,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英语必然会是我们的共同语。我去看医生、去银行、到政府部门办事,只要是华族同胞,我都讲华语,就算必须讲英语,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只是说得不够流利。

华校生是新加坡历史的一部分,这段经历会随着老华校生走了之后,永远成为历史。最近因为一部电影《大风吹》,引起许多南洋大学毕业生在《联合早报》积极谈论。我虽不是南大生,但确是华校生,也想分享自己的经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