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16岁少年受网络极右翼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出现自我激进化倾向。这名华族少年受到视频煽动,产生仇视某些社群,认同白人优越论,甚至计划到一些西方国家参与攻击被白人优越主义者针对的群体。这暴露出互联网极端主义思想对某些年轻人的侵蚀和污染。要根治这个顽疾,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一、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思想的主要阵地,家庭应注重言传身教,帮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网络活动,及时沟通和引导。学校可安排一些活动或课程,系统化解析极端主义和仇恨言论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深刻理解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理念。此外,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能够识别和拒绝极端主义内容。政府、学校和家庭应合作,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体系。
二、社会要努力营造包容与和谐的环境。政府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和宣传上强调包容共生的理念,鼓励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媒体应大力宣传正能量,推动不同族群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可以发起公益项目,鼓励全民参与。学校和居民委员会也可以合作,组织各族群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族群之间本着人性是光明的理念,维系一个包容友爱的环境。
三、政府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管制,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网络传播的文体、图像和视频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测,第一时间识别有害信息,迅速删除或屏蔽,制止传播开来。最后也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严惩制造和散布极端主义、仇恨言论等有害信息的个人和组织。对思想尚未成熟和稳定的青年,应设法封闭这类可能导向极端思想的信息渠道,确保青年不会接触到危害安全与思想健康的内容。
四、社会各界应尽早识别和干预思想出现问题的青年。家长和学校要密切沟通,一旦发现青年学生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必要时,采取网络活动限制等措施,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心理辅导。
五、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改造和惩戒机制。对处于成长和思想变异期的未成年人,给予教育和改造的机会。组建专业心理辅导和法律咨询小组,对这些青年进行辅导教育,更正极端思想。对那些思想极端并展现犯罪意图和行为的人,则要依法严惩,发挥警惕作用。改造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全力支持。
综上所述,思想和行为改造需要一个过程,各方必须全力配合,帮助这些误入歧途的年轻人重新走回正途。只有严管与温柔并用,坚决制止仇恨言论的扩散,也给予那些意识到错误,主动反省的年轻人机会,重回正轨,才是解决自我激进化的积极策略,让年轻人身心能够健康发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棘手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