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刘娟的《篮球场噪音何时休?》(5月27日《联合早报·交流站》),我深有同感。
住在盛港西社区(安谷连路第315A和第316A座组屋之间)的居民,也长期被篮球场噪音困扰。尽管居民曾多次向本区议员反映,但遗憾的是问题并未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
这个篮球场位于居民楼群的中心,距离一些住户的窗户仅十几米。由于是开放的篮球场,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几次甚至在凌晨两三点),常有突如其来的 “啪啪”篮球声,干扰居民的睡眠。这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影响,也破坏社区的和谐。有居民为了避免与打球者发生正面冲突,用镭射灯照射提醒打球者离开。
有时白天,篮球场成了踢足球、成人篮球比赛和大声播放音乐的聚集地。比赛的喊叫声、欢呼声、叫骂声、鞋和地面摩擦发出的尖锐声,投篮时砸板的“框框”声,以及篮球培训班十几个篮球同时砸向地面的“啪啪”声,不绝于耳。这不仅让我们无法享受宁静的家庭时光,还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有邻居因为篮球场噪音,选择提前结束租约,搬离这个社区,虽然这让他们在南侨小学读书的孩子,须要花更多时间到学校。另一个居民的先生是一名飞行员,常常须要在白天睡觉,但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
为了避免噪音,居民曾好言规劝凌晨打篮球的人,却遭到谩骂、扮鬼脸和侮辱性手势回敬。
居民多次写电邮给本区议员,或在议员家访时反映篮球场噪音的问题,建议改成其他运动设施、将篮球场移到空旷地带或者加装围栏,均被婉拒。
近年来,许多新社区逐渐减少在居民生活区内设置篮球场;对成熟社区的篮球场则加以管制,例如,勿洛的一个组屋区篮球场因篮球噪音被临时关闭,兀兰篮球场的篮筐每晚提早被封,说明篮球场噪音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冠病疫情过后,更多公司提倡员工远程办公,这意味着居民在家的时间增多。社区应当与时俱进,综合考虑居民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需求,不应牺牲居民的健康权益。
我们呼吁社区领袖和有关部门听取居民的心声,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篮球场噪音问题,共建一个安静、和谐的居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