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媒体不时报道,医院引进数码科技或使用人工智能,借此提升工作效率。高科技真的等同于高效率吗?

不久前,我帮不良于行的家人到陈笃生医院的药房取药,苦等了近两个半小时。这比起疫情前还未数码化时,多等了一个多小时。当天并非星期一,也非星期五病人特别多的日子。当天或坐或站等拿药的人很多,但在柜台前领药的人却零零星星。

在等了两个小时后,看到号码排在我之后的病人都已纷纷领药离开,却还未轮到我。于是,上前向药房柜台的职员询问了两回。后来该职员才坦言,由于系统显示病人是坐轮椅的,而只有一个柜台是开放给坐轮椅的病人,所以须要等久一点。

那里有20多个柜台,只开放一个给坐轮椅的病人,这样安排妥当吗?坐轮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是更应该有优先权,怎么反而得等更久?

在此有个建议,就是让来取药的病人通过Health Hub上网预订取药的日期和时间,到时取药者直接到药房指定或任何的柜台付款取药。拿号码到柜台登记取药的这个步骤可省略。因为登记处只是通过平板电脑显示所领取的药物照片。既然药单是医生根据病人的需要而开的,药剂师应该不会配错药。

虽说医院有提供送药上门的服务,但除了得支付运送费用外,还得等上两个星期。这一般不会是低收入者或急需药物病人的首选。

不管是数码科技或人工智能,若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就该另寻更有效的方式来缩短等候时间。其实,传统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当网络遭到袭击或网络大瘫痪时,可能就会打乱那些高度依赖数码科技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