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边许多友人都急着下载相亲应用注册账号,迫切想要认识异性。许久不见的朋友聚会时,一见面不是想了解对方生活的最新进展,而是询问是否有对象,什么时候打算要孩子,预购组屋什么时候到手。甚至有些友人一旦通过网络配对成功,就会迫不及待地把情侣照放上网,好好炫耀一番。说实在,这些行为见多了让人挺厌恶。

通过个人的观察,我发现这类人不是为了完成父母传宗接代的心愿,就是为了避免被贴上大龄剩男、剩女的标签,引来社会和亲友的嘲讽。仅仅认识几个月就仓促登记结婚,我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缺乏沟通基础的婚姻影响的不只是情侣两人,更多的是他们的儿女。

我的父母就是很好的例子,未彻底了解对方前就结婚,结果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影响家庭氛围。下雨关窗这件事已持续困扰我们家多年,父亲怕热,觉得下雨天天气凉,是老天的赏赐,所以尽管家里积水也坚持不关窗,母亲则爱干净,打雷没下雨就会开始关窗。因怕把母亲惹毛,我们常常在下毛毛雨时就急忙关窗,父亲则会在背后唠叨讽刺,最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把窗户打开。这个死循环没完没了,在传统华人家庭长大的我们出于尊重和礼貌都不敢吭声,就像木偶一样任由父母指挥,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仓促婚姻的结果大概就是我们家的下场。我时常好奇,天下父母为什么要催婚,儿女的婚姻到底为什么对他们如此重要?

其一,多一个陌生人住在家中不就会提高家庭纠纷的风险吗?其二,结婚的不是父母而是儿女,除了能在亲戚面前炫耀自己教导有方,多一个女婿或媳妇会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积极变化吗?其三,父母常说催婚是希望孩子以后老了有个伴不会孤独,但谁又能保证儿女的婚姻会美满且幸福呢?

正是这些着急相亲的友人,在亲戚问他们有没有伴时,总是惭愧低下头,腼腆地回答“还没”。单身什么时候是件可耻的事了?单身不是罪,选择成为丁克族不是罪,老年结婚不是罪。婚姻矛盾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就能克服的,比起爱,沟通才是维持婚姻的不二法门。和生活十几二十年、留着一样血液的亲兄弟姐妹,都时常会起冲突,何况是一个只认识几个月的陌生人?电视剧看多了就习惯把爱情理想化,爱情不应是人生唯一的目标,爱情不可能永远美满,这不是消极的思想,只是实事求是。

总会有一些长辈不厌其烦拿着别人的结婚照、婴儿照暗戳戳催你步入婚姻,但我们不应为了迎合父母、社会的希望,刻意加快自己的人生节奏。不管单身与否,人生总会留下遗憾,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减少遗憾,按照自己的步伐生活去过日子,毕竟快乐最重要。

单身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处境,没有什么好觉得丢脸的,希望单身友人未来被问到怎么还没对象时,可以骄傲反驳:“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