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戴文雪读者的心声,说到10年前新加坡三家华文报发行有30万份,现在剩下两家,总共才10万份,少了三分之二。单看数据,确实不是好现象,但表面上看似流失了很多读者,其实真正流失的,我认为并没有那么多,文雪兄不须要太过暗然神伤,也不须气馁!
现在是数码时代,环保意识当道,我们都在鼓励少用纸张,《联合早报》《新明日报》等很早都在宣传电子版,手机在手,阅读方便,不管何时何地都可以阅读,又不需要派报员大清晨来派,相信很多忠实读者已经转去阅读电子版了。报业集团应有这方面的数据。
我国的华文报在国外也有很多忠实读者,因为新加坡是个品牌,资讯的枢纽;二来报道真实,不偏不倚,尤其是言论版的学者对国际局势的评论或转载评论文章,都是区域读者的喜好,就如7月25日节译李显龙资政在马来西亚对当地政经界发表的演讲,乃其他亚细安国家、中国政商界所关注的第一手新闻,不详读可惜!
必须关注的是,我国年轻家庭、小孩都以英语为媒介语,少用甚至放弃方言和华语的趋势。
中国的崛起,机不可失,如果越来越少年轻人精通华文华语,如何能更有效地与中国政经商文化界等交流,促进了解?新加坡华族人口占大多数,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应该尽量鼓励有政治、经商等抱负的年轻人,与我国宗乡会馆联系,多跟在我国求学的中国学生交流,多参加相关讲座,甚至到中国实习、考察。当然,这些都应该用华语进行。这样会鼓励更多年轻读者阅读华文报章。
话说回来,华文报的前景,我提议应该不要完全依赖目前的安全网,不能长期由政府资助、社会辅助,应该尽快自力更生。早期没有电子版,市场相当受限,现在全世界是我们的市场,主要是报章内容要多元化,增加科技、人工智能、企业发展资讯等等。电子版受众增加,自然会吸引更多商家花钱打广告。如果一份报章长期获得资助,领导层会失去斗志,没有创新,读者就会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