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奥运的乒乓赛场上,一位年过花甲的选手成为全球焦点。她就是代表卢森堡参赛的乒坛常青树——“奶奶选手”倪夏莲。她以61岁的高龄六度登上奥运会赛场。当她对阵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主将孙颖莎时,全程展现出潇洒的性情,她似乎忘却输赢,单纯地沉浸在球技的切磋中。赛后,全场观众为她起立致敬,网民也纷纷称道她的“快乐乒乓” 。
“20+”是运动员的黄金年华:许多职业运动员都在这阶段达到竞技状态的巅峰。倪夏莲明明早已过了桃李年华,却依然能屹立在赛场上,甚至屡屡创下新的高光时刻。她说: “年龄不是障碍。只要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有人说,年龄只是数字,或许言过其实。毕竟,人的身体一定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但我们千万不能认为,什么岁数的人,就该干什么岁数的事。30岁的运动员就一定要退役吗?60岁的打工人就一定要退休吗?事实上,真正的绊脚石往往不是年龄本身,而是人们对年龄的刻板印象。
新加坡将在2026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也就是每五个国人当中会有一人在65岁以上。我希望未来的新加坡是一个包容老人的社会。曹操在《龟虽寿》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无论在什么年纪,都应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而社会能够做到的,就是少一些成见,多一些鼓励。
2021年的世乒赛,倪夏莲带领队友莎拉·德纳特赢得女双季军,为卢森堡创下历史性的辉煌成绩。实际上,卢森堡是一个人口仅61万的袖珍小国,却能在高手如云的世乒赛中脱颖而出,倪夏莲功不可没。
新加坡和卢森堡一样也引进不少体育人才。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一共赢得六面奖牌,其中三面就是原籍中国的冯天薇、李佳薇、王越古等乒乓女将赢下的。我国史上首位羽毛球世界冠军骆健佑也是出身槟城。他们虽非生于斯,却长时间在我国生活、训练,并且为我们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还是有一部分国人总是拿他们的国籍说事,认为这些外来人才不能真正代表新加坡。
实际上,新加坡想要在国际体育赛事中有所成就是非常艰难的。培养本土人才固然重要,但适度引入外来人才,能够提高我们整体实力;本土运动员在与这些外来人才一起训练或搭档打比赛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益。每一名代表新加坡征战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和支持。我希望国人能更少地议论他们出生的地方,更多关注他们对国家作出的贡献。
《圣经》有一个著名故事。年轻的牧童大卫代表以色列人迎战高大凶猛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并以区区几个石头和投石器就将其击败,从此成为人们拥戴的民族英雄。倪夏莲与孙颖莎的比赛,可以说是一场大卫与歌利亚之间的对决。然而,不同于大卫,倪夏莲并没能够实现以弱取胜的奇迹,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会因为她的热爱、坚持和潇洒而感动。
我们说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因为比赛总有输赢。事实上,人生也是如此。无论在考场上,还是在职场里,都一定有人领先,有人落后。明代词人杨慎在《临江仙》写道:“是非成败转头空”。 相较于浮云般的结果,人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所有美好品质和精神,才更能打动人心。我希望,未来的新加坡不会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我们在歌颂大卫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身边的一个个“倪夏莲”。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