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任何学科领域、任何大学,学术界对政治保持中立是必备的精神。我相信新加坡的大学有坚持这样的信念。但是,近几年台湾的大学却与这个理念背道而驰。许多教授都抱持非常明显且根深蒂固的政治意识形态,有些甚至会将政治理念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为何越来越多台湾学者失去政治上的中立性?
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分析台湾的政治局势。台湾在1990年代进行政治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后,向来都保持着政党互相包容与尊重的和平政治环境,但在过去10多年里,情势有巨大变化。
目前的台湾社会处于政治意识形态分裂与对立的状态。无论是执政的民进党,还是在野的国民党,相较于过往,都有明显极端化的倾向,如在选举时将彼此视为敌人,煽动支持者仇视对方阵营。又如一些立法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羞辱性言词辱骂对方政党的党员,造成政党之间的对峙更加严重。政党极端化的理由包括:在两岸议题上两党的意见分歧、立法委员的政党意识加深,不愿意和对方的政党进行沟通与妥协等。
这些政党极端化的现象,已经深刻地影响台湾的知识分子和大学学者。许多学者都受到政党激进宣传的感染,不但失去政治中立性、不再履行作为学者监督和检讨政治的职责(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还利用上课时间为自己的政党偏好宣传,成为政党的宣传代理人。例如有些教授非常支持民进党,就会在课程中将大量有关民进党的历史纳入教材,而国民党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很明显表现出他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让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到十分失望。
又如有的教授非常喜欢国民党,在课堂上邀请支持国民党的教授和作家客串,举办批评民进党的讲座课程,让学生感到十分困惑。
从我的大学修课经验可知,台湾学者的政治意识形态有明显极端化的现象。这些学者所栽培出来的学生,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代政治极端化和促使社会对立的民众。
难道台湾已经没有政治中立的学者吗?答案是有的,但正在逐步减少。我就读的社会科学领域,遇到的真正秉持政治中立的学者,目前只有一位。这位教授时常说:“整个台湾社会已经政党极端化了,大学也不例外。我希望我教出来的学生能够不被这个社会污染,坚定地保持你们的政治中立性。”我听了这句话,高兴与难过的心情同时涌上心头。我很高兴能够遇到这么一位坚持中立的教授,但同时为政治化的学者和学术界感到难过和失望。难道大学已经没有中立的空间吗?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面对政党的势力和社会强大的意识形态,我们大学生都无能为力。我们无法立即停止政党之间的对峙,也无法改变学者根深蒂固的政党偏好。我相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身的政治中立性,避免用敌视、仇恨等方式看待任何政党;同时积极倾听不同意见,进行良性的沟通讨论,才能够让大学这个学术殿堂找回原本该有的中立性。
(作者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的日本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