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艺人公开恋情后,常常要面对部分粉丝的恶意对待,有些还得亲笔写道歉信解释,给粉丝一个交代。我虽爱听韩流歌曲,也追星,但对这个现象十分不解。
在韩国,爱豆(偶像idol的音译)通过演唱会、见面会、直播,类似交友软件的泡泡(Bubble)等途径跟粉丝互动,建立感情;粉丝则能知道爱豆的私生活,了解他们的个性。
许多粉丝跟喜欢的艺人聊天、互动,获得乐趣,也能放松紧张的学习或工作生活。这样的爱豆文化,既有助于艺人的星途发展,也满足粉丝更亲近爱豆的需求。
然而因为娱乐公司的操控等因素,爱豆文化被扭曲,爱豆与粉丝的关系显得“虚伪”。爱豆关注的是粉丝量,跟粉丝沟通时,总是请求粉丝不要脱粉、要求单单只关注自己这个爱豆。粉丝则容易陷入幻想,爱豆跟自己有互动,就产生许多遐想,认为自己与偶像的互动像恋人一样,从而就有“老婆粉”“女友粉”。
这种虚幻的关系,让一些粉丝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爱豆跟别人谈恋爱,把它当作是一种背叛行为,破坏原有的形象。有的粉丝会因此对爱豆恶言相向,威胁、逼迫爱豆给个交代;有的则直接脱粉。
看似无聊、幼稚、无理,但不难理解这些粉丝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应。毕竟他们花了许多金钱和精力在追星上,一旦梦幻、泡沫关系被刺破,肯定会生气和失望。
我在英国读书,身边也有不少人追星。跟他们交流时,我发现外国粉丝对爱豆的要求似乎没那么高。欧洲的朋友追星纯粹是为了喜欢而喜欢,他们不会盲目相信爱豆所说的“生活里只有粉丝”。他们希望艺人与粉丝的互动是真诚且自然的,不要说些虚而不实的话。就比如说“霉霉”泰勒丝,情史虽然是出了名的复杂,但粉丝并没有因为她的男朋友经常换人,而有不理智的行为。“霉霉”的粉丝喜欢并支持她,主要是因为她的音乐和表演。
韩流音乐和团体在西方国家越来越受关注,归功于防弹少年团BTS前几年成功打入西方市场,但韩流文化在这里还是个相当新颖的概念。西方粉丝尽管也喜欢韩娱圈提供的互动空间,但他们追星一般上不是被韩国艺人的不懈努力精神所打动,就是对歌词有共鸣,所以不太重视爱豆的私生活,更能将自己从追星文化的不良影响抽离出来,并不被韩国娱乐公司的不良营销手段摆布。我认为这对艺人和粉丝来说,是更理想的追星文化。
艺人虽然有义务给观众和粉丝带来消遣娱乐,但他们终究也是人,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粉丝应给予尊重,理智地抽离甚至放手,才能让双方都快乐。
身为追星族,我认为理智追星至关重要。追星虽然能带来无限的欢乐以及正能量,但必须切记追星只能是用来打发时间的爱好,不应过度消耗金钱和时间在上面。
(作者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国际、社会与政治学的新加坡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