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已有157年的历史,我们非常感激医院在百余年间,为国人提供完善的中医疗程,造福无数患者。同时,我们也感谢新加坡的企业家、慈善人士和商家的慷慨捐助,使国人能够享有健全的中医治疗服务。

到同济医院求诊的患者多是年长体弱的乐龄人士,很多人拄拐杖、坐轮椅,或由女佣陪同。有些患者须转乘几趟巴士,有些因行动不便不得不搭乘德士,只为在同济医院获得更好的医疗照顾。尽管医院一直以来都有尽心在照顾社会大众,但仍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针灸(外科)治疗后,医师不能直接开药,病人必须重新挂号看内科才能取药?据了解,其他中医院如新加坡大众医院、中华医院、新加坡佛教施诊所和善济医社,若病人选择针灸且须要服药,针灸医师可以直接开处方,病人随后可在柜台取药。这是更简便且节省时间的流程。

然而,同济医院要求病人在针灸后重新挂号看内科才能拿药,这显得不够高效,病人往往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也浪费医护人员的时间。

第二个问题是同个诊所的不同针灸室为什么看诊时段不一致?同济医院分院有两间针灸室(外科)和三间内科室。有时患者早上10时左右到,但针灸名额已满。据观察,有时一间针灸室仍在为病人治疗,且外面还有许多病人在等候,而另一间针灸室却在早上10时左右就停止接诊。如果每次针灸疗程大约15分钟,两间针灸室的服务为何会出现明显差异?为何一间还在忙碌,而另一间却不再接诊患者?

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重视,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