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陈振声日前在国会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取决于15年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离开校园后未来50年所做出的贡献。对那些过分看重分数的家长来说,这是一个提醒。
我国的教育制度向来重视考试,但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也须与时俱进。旧有的观念已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唯有调整思维,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家长应跳脱“最好成绩、最好学校、最热门专业”的思维,更多关注孩子的独特天赋与兴趣。若忽略这些,只会抹杀他们的潜力。
不久前,我有幸遇见了我国奥运小将墨士廉的母亲丁慧卿女士。她分享了如何发现并支持儿子的运动天赋。这让我意识到,对每个孩子都应该因材施教,学业虽重要,但培养生存与应变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未来的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唯有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领导者早已意识到,创新力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若要在国际舞台上保持领先,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人才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科技固然可以改变世界,但真正驾驭科技的,仍然是那些敢于创新的孩子。
多鼓励孩子勇敢探索,走出舒适区,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新加坡在未来保持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