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媒体报道本地有一名25岁青年,他没有国籍、没上过学,找不到工作,希望能够通过服兵役获得身份。读了这则新闻,才惊觉我国竟然存在无国籍人士,且多达853人,实在不容忽视。
读后心中产生四大疑问:
一、新闻主角的生母也是无国籍人士,她当初是如何入境新加坡的?她又是如何在未被移民局或其他执法单位发现的情况下,长期居留并未婚生子?
二、既然无国籍人士无法合法工作,这位生母当年是如何维持生计?又凭什么资格申请到永久居民身份?
三、新闻主角年已经25岁,但迟至2019年与朋友被警方拦截后,才发现自己无国籍。作为一个成年男子,长期没有身份证件,不能合法工作,缺乏收入来源,他为何不感到焦虑,不主动寻求帮助,而是每天游荡在组屋底层或公园?他究竟是因何被警察拦截?
四、因为遇到警察的盘查,才有了后续的发展:找议员协助,向媒体诉求,希望通过服兵役获得身份。如果当时没有被警方拦截,他是否会继续漫无目的地游荡下去,不思改变现状?
一个人若真心诚意想过上正常的生活,怎会拖到25岁还不为自己的处境焦虑?为什么没有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而是要等到被拦截后才开始寻找出路?
对于其他无国籍人士的存在,我也感到困惑:他们是如何入境新加坡?如何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长期逗留?政府是否有应对这种现象的方案?
我们当然应该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同情和援助,但恻隐心和爱心不能被盲目利用。笔者希望政府能在“无国籍人士”问题演变成棘手的社会议题之前,尽早把它列入国会讨论的议程。
如果不关注这一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利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局势,钻法律空子,迫使我国不得不接纳他们,给他们身份。这不仅可能导致类似事件频繁发生,也可能让新加坡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选择援助,可能会引发更多外国人效仿,试图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我国,最终迫使新加坡提供援助。如果选择不援助,新加坡可能会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甚至国内一些人士的非议,指责我们违反人道主义、存在种族和国籍歧视等。更有甚者,一些不良分子可能利用这些矛盾散布谣言,煽动情绪,挑起纷争,甚至胁迫政府做出妥协。
因此,希望政府能在问题恶化之前重视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新马地铁通行前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新关口非法入境,谋取不正当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