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有专用道,脚踏车骑士是否也应有脚踏车专用道?陆路交通管理局的新规规定,位于脚踏车道旁的人行道,将划为“行人专用道”(pedestrian-only path),禁止脚踏车和非电动代步工具通行。从明年7月起,违规者将面对罚款或监禁。
虽然行人专用道并非新鲜事物,国家公园局自2022年起,已在公园连道推行,但这是首次将这个概念及处罚措施,应用于脚踏车道旁的人行道。这一规定引发广泛讨论,年长者、幼童家长、脚踏车爱好者和个人行动辅助工具(PMA)使用者,都纷纷在网上发表意见和表明立场。
有网民质疑执法日期,认为明年7月太晚;也有人关心幼童是否能在行人专用道上使用滑板车。另有声音呼吁加强对PMA使用的管理。也有人指出会违规的不仅是脚踏车骑士。
相关部门回应说,幼童滑板车可继续在行人专用道上通行。
民众积极反馈,是值得鼓励的。但部分人只顾个人利益,忽视维持道路秩序的公共责任,有一部分人甚至急于进行“利益分配”,以至于有人建议在脚踏车道和行人专用道之间设置隔离栏。
共享资源的教训不可忘记,2017年共享脚踏车乱象(如破坏脚踏车,不让其他人使用)就是例证。新规并非为惩罚骑士,而是确保道路安全。
在我看来,“行人专用道”的原理其实就是简单的三个字:多数决。从人数比例来看,多数的是行人,行人专用道是合理安排。如果将人行道旁的脚踏车道,改为“脚踏车专用道”,一半的道路空间将由少数人垄断,反而是占多数的行人只有另一半的使用空间。我相信更多人会反对这样的条例,并且从绝对人数来看,这也是更不公平的做法。
然而,政策向多数群体倾斜,不应该演变成某个群体永远优先,更不意味着行人可以忽视规则。活跃通勤咨询小组的建议值得行人参考:在有得选择的情况下,应使用人行道,而不是脚踏车道;对周遭环境保持警惕,以及时察觉危险或障碍物,减少事故风险。
尽管脚踏车道有时无人使用,但因为这些道路建在组屋区、巴士车站旁、道路旁,行人难免会越过脚踏车道,因此骑士应保持安全速度。
若要计较行人和脚踏车骑士各自的通行权,那可有太多依据和说法。若总纠结于如何划分权利界限,不如集中精力维持良好秩序,降低事故发生率。
新规定能否真正提升道路安全,是否会促使脚踏车骑士避开与人行道相连的脚踏车道,转而到公路上骑行等等,还需观察执法力度和效果。如果骑士为避开规定,转而在公路上骑行,当局与活跃通勤咨询小组须进一步协商。
政策无法面面俱到,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实现提升社会福祉的目标。若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无休止地立法和执法,那将是令人遗憾的局面。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新加坡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