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汉学课上学习法家思想和《韩非子》中的一些篇章,其中“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以及“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的句子,让人深感震撼。

这也让我思考起自身的经历:在当今社会,男性的角色是否真的如古代所说,只是为了所谓“长久的利益”?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否依然适用?我所在的理工学院中文系,似乎正是对这种观念的颠覆。

进入中文系后,男女比例的悬殊让我颇为惊讶。尽管班上有四名男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常常是课堂上唯一的男生,仿佛贾宝玉置身于《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这种“阴盛阳衰”的局面,也延续到我在国立教育学院的培训期间。

在理工学院,小组作业的经历让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无论是创意构思、海报设计,还是领导能力,一些女同学的表现都要更出色。起初,我因为自卑而不敢积极参与讨论,这反而让我更加被动。然而,随着多次合作的磨合,我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在小组作业中开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也慢慢适应这种在中文系中“女生占主导”的情况。

在小组讨论中,由于女生人数众多,她们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人数较少的男生有时会须要配合她们的安排。曾经担任过课代表的我,现在开始习惯将领导的角色交给更有能力的同学。这种转变虽然让我起初感到不适应,但也帮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承担责任,并从中学会谦逊和团队合作,在同学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这种“女性占优”的现象,不仅体现在人数的差异上,也在能力的表现中。许多女同学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她们未来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潜力显而易见。

这让我联想到备受关注的“红头巾抽烟”壁画。红头巾在烈日下搬运砖瓦,身躯疲惫,需要短暂的休息,才能筑得更高、更稳。她们经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凭借勤劳的双手,为新加坡建起千万间广厦,让无数家庭得以安居,对国家的发展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

回想几个月前,另一门课的老师曾介绍本土电影《881》。片中的主要人物多为女性,男性角色相对较少。其中,木瓜姐妹请一名内向且聋哑的男司机关音,负责载送她们。虽然关音因为听力障碍,显得相对默默无闻,但他从未因此而感到自卑,依然尽职尽责地赶往每个表演现场,默默支持木瓜姐妹的歌台梦,为她们的追梦之旅贡献力量。

正如我此刻的处境——教室里唯一的男生,周围的女同学在轻松地聊天说笑,而我则专注地写这篇文章。女性崭露头角、表现出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若不能正视这种趋势,我和团队又如何精益求精?“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若不接受这一现实,作业又怎能如同明亮的金属或精美的玉璧般出色?

无论在教育、商业,还是其他领域,许多女同学未来都极有可能大展身手,脱颖而出,甚至领先于众人。但最重要的是,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无论性别,每个人的前途都如夜空中闪耀的星辰般光明。

(作者是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