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承诺要推动母语生活化,但从居住环境来看,实际行动仍有待大大加强。

例如,小贩中心与湿巴刹重建或翻新后,原有的中英文名称却被改成单语,只保留英文。比如武吉知马菜市与熟食中心,原本有中英文名称,搬到附近时只剩下英文名称,虽然是临时地点,但据知也会使用长达两三年。

另一个例子是丰加路的路牌,原本是双语“Hong Kah 丰加”,却被改成纯英文的“Hong Kah”。

此外,马西岭—油池市镇理事会修建的“油池生活走廊”(地铁高架桥下有花园绿地、健身设施、活动广场、儿童游乐区),所有标识牌都是英文的,如Heart of Yew Tee、Oil Drum Playground。

试想,当居民走出家门,无论是到公园、小贩中心、湿巴刹、市政中心,还是巴士转换站,满眼都是英文标识牌,母语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化”?

要真正实现母语生活化,政府应从细节入手,在公共空间的语言使用上体现对母语的尊重与重视。小贩中心、公园、地铁站等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在标识上保留母语元素,让母语在城市的肌理中流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