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会馆经历一番风风雨雨后,上周五(12月13日)迎来170周年大庆,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海南人当年远渡重洋到新加坡,海南会馆作为同乡的避风港,帮忙安顿他们,寻找住所及工作,让同乡得到身心慰藉。即使在二战后,已在本地落脚的海南人,要申请海南岛的家人来新加坡,也得有会馆的盖章证明。这是当时会馆所扮演的角色。
在后来的年代里,海南会馆曾主办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加强和世界各地海南乡亲的联系。海南会馆也主办海南传统美食文化节,更组织义诊团,免费为海南岛的兔唇和颚裂患者提供治疗,眼科义诊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动手术,这是难得的义举。其他的庆典活动、画展、文史班和球类比赛,都让乡亲团聚在一起,培养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些都是会馆应负起的使命。
时至今日,社会活动频繁,种族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作为有百年历史的会馆,又得与时并进,不断自我更新。除了注重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策略外,也应有以下几方面的活动:
第一,促进和其他籍贯会馆的交流,不时举办各种活动,如文娱表演、歌唱班、球类比赛等,以共同打造更团结的新加坡。
其次,应和异族群体多接触,如举办座谈会、美食品尝会等,以了解他族的历史文化。
第三,关怀并照顾弱势乡亲,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也鼓励会馆中的年轻一辈常拜访他们,或带他们到我国的各景点参观,给他们带来温暖。
第四,多方努力培养年轻的接班人,连同其他社团联办青年体育节,鼓励年轻人参与,希望能激起他们服务会馆的热忱。
第五,应继续为年轻学子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帮助他们渡过经济难关,希望以后这些学子能感恩,为会馆尽一份力。
海南会馆走过170年,委实不容易。当中的努力,在不同时代所负起的任务和使命,大家有目共睹。期望在未来的岁月里,除了团结本地的海南人,和外地乡亲保持密切的联系外,更能团结友族,心系新加坡,让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