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习惯使用两张手机预付卡(M1和星和),是为了确保至少有一张卡能保持联络畅通。为了适应M1在今年8月的4G升级,我特意购买了两部新手机,并额外增加一张SIMBA的数据卡。按理说,这种组合应该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通讯稳定,但实际情况却让我十分失望。

不时出现的问题包括信号中断,无法拨打或接听电话,以及电话卡内余额莫名减少。有时仅扣几分钱,有时是几角钱;星和的情况更离谱:明明卡里还有余额,应用却显示只剩两分钱,导致无法拨打或接听电话。这种不可靠的通讯服务不仅令人烦恼,更在关键时刻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12月5日下午,我用SIMBA卡拨打电话到拉丁马士联络所,却因信号问题连续拨了三次才讲清楚。当时,我还庆幸自己有多张电话卡以备不时之需。然而,傍晚听到乐龄中心发生的一件事后,我对这种“备用”策略的安全性产生深刻的质疑。

当时有位独居的邻居因跌倒在地无法起身,幸好送饭的职员发现她未取挂在门外的饭菜,并及时通知太和观和乐龄中心,才及时将她送往医院。

想到这里,我不禁联想起,10月公共假期前,太和观曾打电话给我,提醒我通知这位邻居清洁工假期不上门。这次邻居的意外发生时,我的两张电话卡却因信号问题完全无法使用——明明卡里还有七八元余额,却无法拨打或接听电话。倘若邻居因为这次延误而错过救治,心里多少会有愧疚与自责。

如今,尽管许多人习惯用WhatsApp与亲友联系,但在紧急情况下,传统电话仍然不可替代,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我最近每天都会用家里的座机拨打两个手机,检查信号是否正常。

电信公司在推行技术升级的同时,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服务的稳定性?毕竟,通讯的可靠性不仅影响日常便利,对一些人来说,更关乎生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