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起,我到上海游学,开始切实了解这座久违的城市,尤其是乐龄人的生活状态。

这些日子,母亲总在电话中感叹:“日子过得真快啊。”她每日参与社区活动,生活充实,与我通话也常常长话短说。频繁的活动让年迈的母亲记住大量电话号码,甚至无须查阅通讯录。俗话说:“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从母亲身上,我发现,独居的她享受的是快乐而非孤独。原来,排遣晚年孤独,靠的并不是子女,而是自己。

我有一位负责乐龄群体的朋友,每天安排员工给独居老人打电话以防意外。修满学分后,我在家中大量阅读文献、写论文,为了给长期伏案的身体找些活动,我造访多个社区活动中心。这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上海乐龄人不孤独的原因。

由于我居住的小区正好位于三个社区的交界处,走几步就能享受到不同社区活动中心的资源。每个活动中心都配有中央空调、多间教室、设施齐全的图书馆,还提供茶水,每天有不同节目,包括讲座、电影放映、阅读分享、书画展览以及各类兴趣班,且完全免费。

在朋友热情的邀请下,我加入A社区的时装队、B社区的舞蹈队以及C社区的义工队。时装队和舞蹈队每周活动各一次,但老师教授的动作须要在家里花大量时间练习;义工队则负责为社区驿站策划文娱活动,提供讲座和表演,让来驿站休息的人们得到精神享受。此外,每晚两小时的健身操课也排得满满当当。原本“赋闲”的我,反倒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新加坡也有许多社区活动,但活动结束后,年长者往往还有大把独处时间,难免感到孤独。上海的社区团队通过社交媒体群,将学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频繁在朋友圈分享丰富多彩的生活,即使独居,也很难感到孤独——光是点赞、欣赏和评论彼此的动态,就已让人应接不暇。

不仅如此,社团还经常组织学员外出游玩。以时装队为例,几乎每月都会包一辆大巴,穿上盛装,备好道具,前往旅游景点拍照游玩、享受美食、自娱自乐。

8月8日中国“全民健身日”,我们舞蹈队还举办跳橡皮筋比赛,重温童年乐趣。如今,人们常说:“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朝气蓬勃的老年人。”可见,让晚年生活远离孤独的关键,在于主动参与和乐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