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联合早报·交流站》于去年12月31日刊登的高明发投函《地铁噪音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也有一些看法与建议。
我认为噪音并非完全来自乘客,地铁公司的广播也是噪音来源之一。有些广播音量过大,频率过密,成为主要的干扰来源。在车厢内安装噪音监测设备,我觉得这个提议有些夸张。我们的地铁环境尚未糟到必须依赖此类设备的程度。相比之下,我认为在车厢内张贴更多宣传标语,以教育和引导乘客,是更为务实且有效的方式。
对于高先生提出的在地铁车厢播放背景音乐的建议,我并不赞同。每个人的音乐偏好各不相同,强行播放背景音乐不仅可能引发不满,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噪音问题。真正符合大众需求的,是提供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
以樟宜机场为例,多年前他们便取消广播服务,目的是让乘客有更安静的空间。我们的地铁车站和车厢却始终充斥着频繁的广播,且每种内容以四种语言重复播放,音量之高令人不适。尤其当乘客站在扩音器下方时,可以说是震耳欲聋。地铁公司的高层或工作人员是否曾真正体验过这样的环境?他们是否察觉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我建议,除了必要的站名提示,地铁公司应尽量减少广播内容。如果确实有重要信息须传达,可以在闸门或出入口张贴告示,而非反复广播。此外,调整广播音量至更为合理的水平,也应当列为优先改进事项。
随着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地铁已成为国人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我希望地铁公司能在服务细节和乘客体验上多用心,营造更美好的乘车环境。
不少国人都曾前往日本和韩国旅游,那里的地铁与巴士乘车体验让我印象深刻。不论是车厢内的安静氛围,还是乘客的行为举止,都展现出极高的公德心与修养。没有刺耳的电话铃声,没有高声交谈或打电话的情况,更没有频繁的广播。一个国家的公共交通环境,正是人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的直观体现。
期待我们的地铁公司能够以乘客为本,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让安静、舒适的乘车体验成为我们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