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因跟不上数码化步伐而陷入困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政府一直提倡的“数码包容”“数码为先不表示数码唯一”等理念,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数码化的大趋势下,生活中很多原有的做事方式,都顺势被取消或推倒,公共领域里几乎所有的默认方式都是数码的。对于年长者来说,这些改变往往令他们无所适从,且让我用两个切身例子说明。
我国交通条例规定,年满65岁的普通驾照司机,必须每隔三年做一次身体检查,身心健康才可更新驾照。最近我70多岁的母亲就收到相关信件,要求她带着表格到诊所让医生检查。
经过检查,医生确定母亲身心健康,在表格上填写相关信息并签字证明。这张表格须要呈交至交警部门,不过信上只注明上网呈交,完全没有提到邮寄方式。母亲不会上网呈交,便由我代劳。
我依照指示,利用手机内设的扫描功能,把母亲的表格扫描成两页,帮她用Singpass登入,开始上传表格。第一次上传失败,网站的提示是文件名不能超过30字符。于是我缩短文件名再上传,但第二次又失败。这次的提示:文件大小不能超过2.7MB,而我要上传的PDF文件是3.88MB。我利用电脑的特别软件,把PDF文件缩减到1MB左右,最后终于顺利上传表格。
信上提的上网呈交表格,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却让人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确保文件大小不能超过规定的2.7MB。这对于我这个相对熟悉科技与网络的中年人,都觉得相当恼人费心,更别说那些不熟悉科技与网络的年长开车者了。
此外,网站全是英文的指示与说明,包括上传失败的提示。这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年长者,又是另一道障碍。上网呈交表格是唯一方式,我只看到冷冰冰的“数码为先”,没有给年长者其他选择,逼着他们去迎合数码化的大环境,谈不上什么社会包容。“数码为先不表示数码唯一”原来只是空谈。
再来是公积金常年结单,以往在年初都会由中央公积金局把纸本结单邮寄给所有会员,这几年却变成现在的默认形式——电子版。要获取电子版结单,得登入公积金户头下载。每年1月,我都得帮父母拨打公积金局热线,还须用他们的Singpass通过验证,才能申请公积金局邮寄纸本常年结单给他们。我曾向公积金局热线客服人员反映,可否把纸本设置为首选形式,得到的回复是:没办法,只能每年这么做。这样不近人情的规矩所释放的信息是:想要逆流坚持非数码的选择,就只能接受这种不便。
数码化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不过这样的便利并没有惠及所有人,特别是不熟悉网络与科技的年长者,反而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扰。希望政府能够体谅他们,在公共领域改善现有作业方式,为重要的服务提供容易操作的非数码选项,让年长者享有不被忽视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