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三个孩子,分别为14岁、8岁和2岁。如何真正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做自己,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思考帮助我厘清应该对他们说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他们交谈,以及我究竟想要传达给他们怎样的价值观。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比我们从前更具挑战、更有压力、也更加复杂的社会。作为父母的我们,已经筋疲力尽地在这种变化不断的社会里生活。或许正因为疲惫不堪,我们就变得愈发怕输——怕孩子们会输。这种怕输是来自深深的爱,害怕倘若我们不尽力去纠正他们、教导他们,将来他们会过苦日子。这种思想在我养育第一个孩子时,深深影响着我。
第一个孩子通常都是照着书养的,寻找各种资源,想尽办法把孩子打造成我们认为的无懈可击。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正在经历着怎样的变化,也许变得千疮百孔,也许变得失去兴趣和生命力。
老大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开始意识到,从未真正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了解,包括他的喜好、奇思妙想、读什么样的文章会被触动等等;从未真正接纳过他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天赋才华,以及他确实难以做到的事情。作为母亲,总是不自觉地加入批判的眼光,看到某些特征不符合我的心意,就觉得不好,须要改正。
有这个意识之后,我开始学习放下自己的期待,真正去接纳和了解孩子。时刻思考如何在他需要帮助时给予协助。我也学习花时间去听孩子说话,而不是由我来说教。我开始和他一起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起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形成自己稳定的内核。他清楚自己是谁,清楚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会自己做规划,设定梦想,并努力去实现。这时,我终于意识到,当无条件的爱进入孩子的生命时,一切都会向最好的方向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与人生起飞提供强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