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3月27日报道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在北京会见中国高层领导人的讲话,这一讲话值得这份拥有百年历史的报纸读者深思。

我自1960年起便开始阅读当时的《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见证它们从本土报纸逐步转型为连接新中关系的文化桥梁,心中倍感欣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媒体早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传播者,而是促进国际交流、增进理解的重要平台。《联合早报》多年来的发展,很好地诠释这一角色的转变。

作为新中关系的重要文化纽带,《联合早报》不仅是一家报社,更是一座沟通两国的桥梁。今年正值新中建交35周年,这家历史悠久的媒体正重新定义自身使命。王副总理赞扬《联合早报》坚持客观、独立的立场报道时事新闻,因而维持很高的公信力,深受读者信任。

新报业媒体总裁陈英杰说,媒体的影响力不在新闻社的人数,而是媒体的观察力、思考力、使命感和诚意。《联合早报》通过多元创新,成功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1995年进军互联网,2019年推出英文数码杂志“思想中国”(ThinkChina)。“思想中国”将中国观察与评论带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打破语言的藩篱。

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格局中,《联合早报》扮演着独特角色。它不仅报道新闻,更提供深度解读;不仅关注政治经济,也追踪文化脉动。从民间交流到科技创新,从亚细安动态到中国发展,构建多维度的信息生态系统。

要落实这一使命,须要坚持“中道之声”——既不盲目追求流量,又不失批判性思考;既尊重事实,又保持温和而有立场的态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专业平衡尤为珍贵。

新中关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依赖相互理解,而理解须要对话,对话则需要可靠、专业的平台。《联合早报》正是这样的平台,它不仅要记录历史,更要促进和谐的未来。

展望未来,《联合早报》的新任务已然明确:继续深耕内容,突破地域界限,成为连接新中两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使者。在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继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报,《联合早报》已证明真正的影响力源于坚守、创新与使命担当。它正为新中关系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