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答复《联合早报·交流站》于3月25日刊登的陈胜文读者投函《须正视免护照通关的隐患》:
我们感谢陈先生的投函。
自2024年9月起,移民与关卡局逐步在各主要海空关卡落实免护照通关措施。此举使每名旅客的平均通关时间减少60%,从25秒缩短到10秒。
陈先生担心可能会出现犯罪团伙诱骗或偷渡受害者出境等安全风险,这点我们明白。我们要强调的是,使用免护照通关的旅客,与使用护照通过自动通道通关的旅客一样,都要经过类似的安全检查程序。不同之处在于,免护照通关使用虹膜和脸部生物识别技术,而不是护照,来验证旅客的身份。事实上,由于护照可以被伪造,这种方式反而确保了更安全的身份验证过程。
移民局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库做后端分析,以在旅客通关前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自动通关让移民局官员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旅客的观察和特征分析上,以识别可疑行为。
移民局与执法机构紧密合作,打击人口贩运活动。一旦确认身份,人贩子及受害者会被关卡的生物识别系统识别出来,并被阻止离境。此外,移民局前线官员接受过培训,能够在免护照通关通道执行特征分析工作时,识别潜在的人口贩运案件,特别是受害者。
六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虹膜和脸部扫描通关,必须在关卡出示护照。这是因为他们的脸部特征和相关的生物识别信息仍在发育中,可能无法作为验证身分的可靠手段。
我们也要向陈先生指出,离境旅客在其他接触点,如值机柜台和登机口,仍须出示护照以供核实。关卡的移民局官员也可能要求旅客出示护照进行核实。因此,所有离境旅客仍须随身携带护照。
移民局向公众保证,即使我们采用科技提升旅客的体验,保障边境安全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移民与关卡局机构传播与服务司战略传播与媒体关系高级助理司长王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