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早报星期天》4月13日刊登的严孟达专栏文章《和谐之道在于信》,我深有感受。文章点出新加坡能够发展至今的关键因素——种族与宗教间的互信与和谐,这不仅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更是我们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
新加坡的和谐之道,早已凝练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信约中:“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这短短几句话,体现的正是尊重、包容与团结的精神。
新加坡的社会结构多元复杂,正因如此,从小培养对不同种族、语言、宗教与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仅强调民族和宗教之间的互信,更重视互重。这正是新加坡价值观的独特之处,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人们共同秉持的生活态度。
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都深知和谐的珍贵。身处这座小小的城市岛国,不同群体能和平共处、相互扶持,是我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前提。一旦失去和谐,社会必然陷入混乱,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的建国先贤早就洞察到这一点。他们以高瞻远瞩的智慧,确立“和谐优先”的国家理念——甚至优先于某些西方民主社会所强调的个人自由与人权。这种强调群体共识与尊重他人的价值观,使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安定、充满希望的国家中。
放眼全球,若世界各地也能以互信与和谐为核心,尊重差异、追求共处,今日的俄乌战争、以巴战争或许就能避免。唯有真诚的信任与包容,才能化解对立,带来持久和平。
新加坡的成功,正是和谐之道的最佳注解。我们必须继续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社会资本,让信约中的精神在每一代新加坡人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