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党大选政纲中提出“先承认巴勒斯坦为独立国”的立场,引发社会热议,甚至分化舆论焦点。笔者认为,这已在无形中,让某些外国势力改变本应专注于国家发展议题的新加坡选举走向。

新加坡的选举,是为了全体国民的福祉,而非卷入国际纷争的立场之战。就如中美贸易战、美国关税政策,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应对经济的挑战。

每一位选民此刻都应冷静反思:为何我们的大选会被引导去聚焦一个高度敏感、牵涉宗教与民族认同的国际争端?我们是否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别有用心的力量牵着走,让他们借题发挥,逐步撬动我们社会的稳定与多元共识?

我们必须清楚,新加坡不是、也不会成为一个以特定宗教或民族为基础的国家。自建国以来,我们从未、也不以任何单一宗教或族群认同来定义国家身份。这正是新加坡独特之处,也是我们社会和谐的根本。

因此,将巴勒斯坦议题纳入政纲,不仅不当,也极具风险。任何政党或候选人,若执意以此类高度分裂性、极具外部操弄空间的议题作为竞选主轴,笔者实难称他们为合格的国家议员人选。因为他们既未展现对本国政治现实的理解,也未表现出处理国家事务所需的冷静与远见。

我们不需要服务于某一宗教、某一族群国际诉求的议员。政治是治理国家,不是宗教或族群意识形态的战场。若有人真心关怀人道问题,可以通过合法宗教或慈善平台发声,但不应混淆国家治理与宗教立场。

况且,若真是出于人道关怀,为何只强调巴勒斯坦,而对乌克兰、缅甸、苏丹等地的人道危机鲜有提及?为何要在新加坡大选期间“逼宫式”要求政府表态?国家的对外政策牵涉主权、战略、外交平衡,不容轻率对待。

归根到底,我们必须警惕:这究竟是人道呼声,还是别有用心者,意图引导新加坡民众,误入宗教民族冲突的政治陷阱?我们不该也不能成为国际政治势力的棋子。

请在投票前再三思量——我们所捍卫的,不只是一个政党或立场,而是国家的和平、稳定与独立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