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方言曾被视为不利华语文学习的障碍。但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方言的价值重新被重视。它不仅是文化认同的载体,也在现实中发挥着桥梁作用。
对年长华族一代来说,方言是最自然的日常语言。他们未必能流利掌握华语或英语,尤其在医疗、社工和心理辅导等场合,若能用他们熟悉的方言沟通,有助提高服务的质量。因此,一些医疗和社会机构已开始鼓励员工学习方言,以便更好地服务老龄人口。
对年轻一代,方言则承载着家族历史、民间智慧和地方特色,是社会多元性的象征。面对全球化冲击,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保留方言有助守护文化根基,也是一种身份认同的表达。
子女学会父母和祖辈的语言,不只是沟通工具,更是重建情感纽带。在代际关系日益疏远的当下,方言的社会意义尤为突出。新加坡的语言政策或许也能在统一与多元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