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语言,蕴含许多可贵的生活智慧。往往一说起彼此熟悉的方言,就会倍感亲切;方言更是许多长辈喜爱使用的“阿姆话”(母语)。方言在本地已不足以对学习华语构成威胁,事实也证明,推广讲华语运动的结果,反而让更多华人家庭转而与孩子说英语。
现在也该是给方言“解禁”的时候了。
再来谈谈本地六个中文电台。有好几个都锁定播放1980及1990年代的歌曲,为何不能多为年纪大的长辈提供选择,让他们听听1970年代甚至更早期的金曲?那些词曲优美的老歌,曾经陪伴他们走过年轻岁月,许多歌手更是他们当年的偶像。
有人说,现在网上什么都有,自己上网找来听就行了。但别忘了,许多长辈家里连网络都没有,又怎能上网?他们只会开收音机听广播。有些主管还担心,若专为这些长辈服务,等他们走了电台就没听众了。一天只需腾出几个小时播放这些怀旧金曲,并不会影响广告收入,反正很多时段本来就没有广告。只是,别把这些节目安排在午夜后,老人家也要睡觉的啊!
回顾1960及1970年代,本地的唱片业曾非常蓬勃,涌现大量唱片歌星,如张小英、黄清元、吴刚、秦淮、凌霄、樱花、凌云、朱江、黄鹂、陈洁、方云、凌莺、秋雁、蔡城、任约翰等等,其中不少更红遍东南亚,甚至香港。
为何如今在本地电台,他们的歌声几乎绝迹?曾有一次播放一位前辈歌手的访谈节目,竟然没播出他的代表作,却播了1990年代歌手的歌,实在莫名其妙。这些前辈对本地流行歌坛的贡献,绝不能被遗忘。
随着社会老龄化,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照顾长辈,那是否也该让他们能在电影、电视或广播节目中,听到那些承载情感的方言和耳熟能详的隽永金曲?请有关人士尽快认真看待并满足乐龄人士这方面的文化需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