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次的民主选举顺利结束。未来五年,国会里有反对党为民发声,执政党也赢得人民强有力的支持,这正是我所期盼的局面。
我出生在1950年代,60多年来受惠于现政府的治理。年少时,我住在亚历山大,附近是教育部。那个年代,学生运动、南洋大学罢考此起彼伏,我耳濡目染,心中因此对政府颇有不满。这股情绪,伴随我成长,直到踏入社会、在建屋发展局工作,才逐渐改变。在一线参与照料组屋居民的生活起居,让我体会到政府的用心和付出——这种扎实、不遗余力的照顾,化解我内心多年的成见。
如今退休多年,我安于简单生活,偶尔出国旅行,不出门时也自在舒适。我们的组屋区,到处是有盖走道,公共交通便利,小贩中心、医院和政府综合诊疗所等设施随处可见,处处可以享受到制度带来的便利。
此次选举,执政党的20位原议员引退。今时不同往日,要招贤纳士、吸引人投身政治并非易事。政府既从体系内部延揽英才,也向私人领域广纳贤士,才得以顺利组队参选。要放下安逸生活,投身政坛,为民奔波,周末假日也得走访选区,实属不易。从某种角度看,这份工作并不轻松,能有人愿意承担,尤显珍贵。
无论党派,每位议员服务选民的初心是一致的,只是做法各有风格。早年我随议员走访居民,处理组屋事务,得以见识民情百态,也观察到不同议员的处事作风,印象颇深。
在1980年代,红山选区的林子安议员曾遇到居民投诉水电费过高。他建议居民关掉和重启风扇和其他电器等,比较电表的转动。通过这样的直观方式,他耐心地向居民说明,只有节约用电,才能减少开支。砖厂选区的麦马德议员处理类似问题时,则让居民将水电费账单带到支部,他亲自帮助写信提出申诉。这两位议员都以各自的方式为民解忧,体现真诚与务实的服务态度。
老一辈议员勤勉,走入人群,体恤民情。衷心希望新上任的议员,能继承这样的传统,献身社会,服务人民,不负国人的信任与托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