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播出的电视剧《小娘惹之翡翠山》在新传媒旗下平台已累计超过135万名观众,并跻身串流平台网飞(Netflix)的新加坡热门节目之列。此剧制作精良,演员阵容强大,并向新加坡土生华人文化致敬,这些都值得称道。然而,在最后一集对精神分裂症的刻画,却不准确且带有污名化意味。
剧中人物张安娜自始至终被塑造成阴险狡诈的反派角色,在剧终却被突然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她此前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与此病相符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精神障碍,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社交退缩和认知困难,而不是狡猾、处心积虑的行为。
认为精神分裂症可以用来解释道德缺失或有害行为,是把严重的疾病与人格问题混为一谈。把精神分裂症患者错误地描述为危险人物,可能会使他们不愿求助,并加深他们的社会孤立。在与患者和家属的日常接触中,我们看到这些错误观念如何加剧他们的羞耻感,延误治疗,并使康复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当精神疾病被用来为有害行为开脱时,会让多年来的公众教育和去污名化努力付诸东流。我们吁请内容创作者在刻画精神疾病时,咨询心理健康专家。认真且真实地刻画精神疾病,对于提高公众意识,减少污名化,以及病患康复的可能性大有裨益。
心理卫生学院最近发布的“心事:2022年至2023年心理健康素养研究”(Mind Matters: A Study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抑郁症和强迫症等疾病的认知度有所提升,令人鼓舞。然而,公众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和理解还是不足,许多人仍然表示希望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持社交距离。
大众媒体在塑造公众态度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讲述不仅引人入胜,而且负责任、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
(作者是心理卫生学院错乱症治疗科与初期错乱症治疗科计划主任兼高级精神科顾问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