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的生活状态,往往与他们的出身背景、性格以及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即使来自同一个家庭,由于生活环境和所处阶段的不同,各人年老时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也会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拥有健康的观念最为重要。保持正能量,不被自己击倒,才是走好人生下半场的关键。

23年前,我49岁。那时我已连续八年几乎足不出户,全心全意照顾我20岁的特需儿。他需要人帮忙洗澡、擦身,而且情绪不稳,常有破坏行为。加上我正值更年期,长期的劳累和压力,让我的健康渐渐出现状况。

与此同时,我的许多旧同事和朋友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的甚至成家立业。他们除了工作,还能在假期四处旅游、享受生活。虽然我没办法过和他们一样的日子,但我真心为他们高兴,也衷心祝福他们,而不是自怨自艾。

我从报章、电视、广播中获得不少启发。像已故新加坡百岁义工许哲女士、大巴窑女侠容姐,还有特丽莎修女等,她们在年长时依然积极助人、发挥所长。我也看到不少健康的年长者,反过来照顾年纪比他们小、但体弱多病的人。这让我明白,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很多人觉得长期待在家里可以省钱,但我问自己:难道我的生活就该一直困在屋子里吗?我明确地告诉女儿和丈夫,我想要走出去做义工,希望他们能轮流照顾家中的特需成员。

就这样,我开始当义工,虽然投入的时间不算多,也不须要花太多钱,但却让我认识许多来自不同年龄、背景的义工朋友。他们大多讲英语,我的视野因此扩大,英语能力也逐渐提升。

人生下半场,不是消耗,而是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