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5月26日报道,一名妇女接到一个自称是保险公司的来电,被骗走1万5000元。她遇到的行骗手法和说词,和我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
我在5月初也接到类似电话。对方一开口就用华语说,我买了一份保单,已从我的银行户头扣除900元,之后每个月还会继续扣款。我立刻表明,最近没有买保险。对方马上说,可能是我在看保险广告时,不小心按错了按钮。他说可以帮我处理,要我提供银行户头等个人资料。
这时我开始起疑,便改用英语对他说:“既然你打来,你应该知道我的这些资料吧?”他回答得支支吾吾,似乎听不太懂我的意思。我觉得他不像本地人,就挂了电话。
随后我把这个电话号码输入ScamShield防诈骗网站查询,发现已有不少人投诉同个电话号码。一个星期后,我又接到这个号码的来电,说的内容还是那一套,我没多说就直接挂了。我朋友的朋友也收过类似电话,同样是“900元的保单”。
我想问的是,这些骗子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基本资料,例如真实姓名、电话号码,甚至保单资料,让我们更容易相信他们的真实性?而且,在公众已举报这些可疑号码后,为什么骗子还能用同一个号码继续行骗呢?